十三岁那年,在s总署工作的崔奇父亲接到调令,一张机票直接去了屿霖,而母亲还在贝城工作。都是令外人羡慕的工作,母亲在s总署工作,父亲在岭海分署,两人算是在国门一份奋斗了一辈子。不过在当时尚在青春期的崔奇心中,一切都很简单,就是回家见不到父亲。
高考那年,崔奇有许多选择,不过他选择了提前批次录取的PS部直属津海指挥学院。大三那年,母亲选择工作调动至岭海分署,周围同事觉得她工作能力强留在总署会有更好的机会,而在她心中,工作之外,她其实很传统,老公在哪儿,家就在那儿。两次荣休典礼,同样的感动,不过两人都觉得亏欠儿子太多,一旦有重大行动高级别勤务,全国各处走,儿子近乎是同学中最早体验过各种方便食品的。
毕业分配,崔奇来到了岭海BP总队七支队,四千人的建制,拥有“BP第一旅”的荣誉,和陶杰林晓静一样,往后的好多年,凌澳二线,就成了他工作中甚至是人生不可分割的一份记忆。那些年,关内关外,差距真的挺明显,南面,是最前卫与最年轻的现代化城市,而北面,则更像是城乡结合部。相比于各个检查站的同事,七支队每天的工作则是沿着二线巡逻,再后来,七支队有了一个特勤大队,BP系统中精锐中的精锐,那是崔奇梦寐以求的部门,尽管知道转岗,他也未能加入。
十七年前,一百四十人的第五支赴比拉国的UNFPU,五支队六支队七支队有五十五人入选,十五年前,一个物流仓库,让市中心尤其是海湖CBD处于火海边缘,七支队与特检站一次性出动超过四千名BP队员协助凌澳消防局三千名消防队员在外省市增援到来执勤鏖战火魔,十四年前,星海Police Force持续近八个月的咖啡馆行动,驻凌澳近万BP队员高级别备勤并进行多次大规模演练,配合凌澳PSB以及凌澳GSII给予星海相关纪律部门以极大的支持。
二零一三年,他有机会转岗到屿霖,不过他选择留下参加机动支队的调整组建,不久之后,就是机动支队和四个机动大队赴岭海东部的轮换支援行动。父母尽管希望儿子在身边,不过也是支持了儿子的决定。二零一四年年末的那次大规模调查支援行动,崔奇所在部门参与,四千五百名行动人员,有两千四百人是BP队员,而刚刚组建一年的机动支队,出动了包括特勤大队在内的多个大队。
二零一八年机动支队转隶AP岭海总队,年末更名为AP岭海总队机动第二支队,同一时刻,原BP五支队更名为执勤二支队,BP六支队更名为执勤三支队。
二零二一年,已经三十九岁的他选择转岗,加入了屿霖市PSB,拎着拉杆箱走到了家门口,见到父母第一句话,爸,妈,我回来了。
二零二二年,再次看到了老部门的新闻报道,此刻相关部门再次调整,AP琴海支队与执勤二支队同时更名琴海一支队二支队,屿霖支队执勤一支队更名屿霖一支队二支队,而在凌澳的AP部门,则更名为凌澳一支队二支队与机动二支队,同时考虑到总部直属某机动总队有两个机动支队常驻凌澳,同时设立AP凌澳指挥部。看到新闻的那一刻,他很平静,直属关掉屏幕,捂了捂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