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不等华国银行过来通知。
星期天培训班休息,张旭自己拿着与角川书店签的合约去了银行。
到了地方,他直接找到李晓东。
两人算是不打不成交。
有了第一次的经历,这次没费任何口舌,李晓东直接给他出了凭证,去柜台办理就行。
“还是你们这些作家赚钱快,这才多长时间,你就赚了五六万了,我干一辈子都赚不到这些钱。”
李晓东笑呵呵的和张旭拉家常。
“以后国家的经济发展了,你一个月的工资都有这么多。”
张旭说着大实话,不过李晓东怎么都不相信。
“国家现在缺外汇,你既然能在日笨出版小说,那就多出版几本。这样国家有了外汇,你也赚到了钱。”
聊着聊着李晓东就说到外汇上面。
“会的,会的。”
张旭笑呵呵的答应着。
600万日元兑换了39600外汇券。
日笨的稿费比起国内来,确实拿的舒服。
拿到钱,他又跑了趟燕京大学,给翻译小组的稿费结了。
“张旭,有个事情得提前告诉你一声。”
徐一平高兴的接过稿费,随口说道:“唐世成和赵永进过两个月就要毕业了,到时候翻译小组又要再次缺人。”
张旭一听,知道这确实是个问题。
现在大学毕业是要分配工作的。
不像后世,为了一个有编制的工作岗位,抢的头破血流。
清大、燕京大学博士生去抢城管和街道文员这种岗位。
高中毕业生宁愿报专科警校不报985、211。
作为全国顶尖高校之一,燕京大学的毕业生可是香饽饽。
改革开放初期90%的燕大毕业生都能进到中央单位。
让他们不要工作肯定不现实。
最多也像徐一平一样兼职,不过这样的话,各种不可预见的因素就多了。
张旭现在也不可能成立企业。
即便他有这个想法,目前的环境也不适合。
最早的民营企业直到八四年才出现。
张旭很不喜欢事情脱离掌控的感觉。
“徐老师,以后都请日文老师来翻译,老师经验不是学生能比的。”
学语言的都有各自的圈子,上次缺了两人是徐一平出面找的,
这次找人同样需要徐一平出面。
“我认为可以。学生的不确定性太多。”
徐一平事先想过解决办法,找日文老师加入是最佳解决方案。
但张旭是金主,怎么都要张旭做决定。
“这样吧,固定找几名老师,形成长期合作关系,避免经常换人影响作品的翻译质量。”
长期这样下去人员不固定,非常影响翻译质量。
不但会延长翻译作品的时间,翻译出的作品质量也没保障。
张旭不想因为这些外在原因,影响自己的赚钱计划。
徐一平更不想因为人员变动影响挣钱。
这半年来,从张旭这接了两本书的翻译工作。
分到的稿费接近一年工资,比其他只拿一份工资的同事,他的日子过的宽松多了。
很显然张旭后面还会继续翻译日文书,他可不想失去这份兼职。
“交给我吧。我把人找好,你最终确定就行。”
处理好翻译小组的事,张旭又马不停蹄的回到五道营胡同。
他没直接去自己买四合院,而是先来到孙德才看守的公共电话亭。
一见面,张旭直接问道:“大爷,装修房子的您有熟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