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阿谋关于“外部光线的问题你准备怎么解决”的问题,李伯桦早就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这些又不是前世没有见过,只不过有些条件不成熟。
但是类似于煤矿巷道这种布景是很容易想到的。如果不是赶时间怕危险,李伯桦也觉得实拍比较省事儿,反正麻烦都是导演的。
李伯桦轻轻放下手中的杯子,他的动作从容,仿佛一切尽在掌握。他慢条斯理地回答:“用黑布缝个大罩子,那种窗帘布,把巷道背景和摄像机都罩起来。多弄几层。”
阿谋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亮光,他对李伯桦的解决方案感到满意:“不同位置的镜头,制作不同的巷道纵切面的背景就行了,对吧?”
阿谋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兴奋,显然对这个方案的可行性感到乐观。实际上,类似的操作一直就有,比如在李伯桦的印象里,有一部叫做《釜山行》的电影,讲述的是丧尸列车的故事。
在《釜山行》这部电影里,为了拍摄演员在列车车厢内的横版动作镜头,剧组制作了整个车厢的轴向刨面,就是半个敞开着的车厢。
而车窗外的景象则是在一块超大的LED屏幕上播放的画面。
李伯桦点了点头,他的表情认真而专注:“在木制框架里用钢筋混凝土做成巷道内部的样子,或者是泡沫塑料,主要看效果。然后内侧镶上煤,局部用黑色哑光漆喷涂处理。”他的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每一个动作都显得那么有节奏,显示出他对这个方案的自信。
阿谋认真听着,然后说:“你接着说。”他的目光再次回到了图纸上,眉头微微皱起,显然是在脑海中构建着李伯桦所描述的场景。
李伯桦想了想,继续说:“比如说几段直段、几段弯道、几岔口的,随意组合。就这些,上面都画了。你见过接水管的么?就那样。”他的比喻生动形象,让人一目了然。
阿谋这才合上夹子,点了点头,他的表情中透露出对李伯桦方案的认可和赞赏:“然后用罩子把它罩起来,这样这部分镜头就可以拿到摄影棚里面拍摄。”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释然,显然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感到满意。
李伯桦轻轻扳着指头,一边算着一边说:“勘景之前,打电话多找几个矿上的人,让他们每个人都去找人,带着摄像机或者照相机到下面拍一段。外部模具的图纸都画好了,照片或者录像发过来之后制图,然后用钢筋混凝土做模型。等咱们堪景回来水泥估计都干了。”
阿谋听后显得很兴奋,身体微微前倾,双手紧握:“然后就可以在摄影棚拍摄井下的镜头了。”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难以抑制的激动,显然对李伯桦的计划感到非常满意。
李伯桦顿了一下,想了想,又说:“这样就不用带着剧组去井下进行拍摄了,而且井下空间限制,你的人和设备未必摆得开,这样就很难找到合适的角度。但是在摄影棚里,这些都不是问题。少数几个过场的镜头,可以找几个大矿在井下拍一下就好。”
阿谋对于李伯桦的分析非常认可:“空间限制确实是个大问题。”
“而且,你去井下拍摄,还耽误别人功夫赚钱,而且拍到什么时候都没准儿,最后对方烦了,你还得找地方从头再来。”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忧虑,眉头微微皱起,显得对这个问题有着深刻的认识:“这个还都是小事儿,如果发生安全事故了呢?如果运气不好刚好碰上了矿难呢?就算是人没事儿,难道不需要配合调查么?责任认定呢?”
阿谋听了李伯桦的话,沉思了片刻,然后缓缓点头:“确实,这样省了很多麻烦。”他的表情从兴奋转为认真,显然在思考李伯桦的话中深意。
李伯桦看着阿谋,认真地说:“其实拍摄的问题,总会想到解决的办法。”他的目光坚定,表情严肃:“我觉得开拍之前,你最好先找当地煤炭、安监、公安这些部门,提前说说这本小说和要拍的电影的安全警示作用。”他一边说,一边用手势加强语气,显得非常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