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闻言当即哈哈大笑,说道:“薛举啊,你比他多了分直勇却也少了分圆滑,少年人吃过锋芒毕露的亏,懂得留下三分余地是件好事。”
皇帝伸手指了指信上的一句给三位皇子看——“可根据情况酌情开设恩科,增加录取名额”。然后才开口说道:“这所谓的‘恩科’和那制科有何区别?这多此一举便是为朕留下的三分余地,这恩科是给那些世族留下的。世族也有三六九等,一样等级森严,谁又会甘居人后呢,这也是给他们一个机会,也是以此分化世族的机会。”
皇帝起身向外边走去,边走还边说着:“你们仨今夜就留在这里好好研究这科举考试吧,哪也别去了。薛举,下半夜将恩科之事稍微透露出去一点,几个领头的还是继续瞒着。”
薛举马上称是,而三位皇子却是一愣——父皇这是在暗示什么?不信任?亦或是考验?最终三人的心中都浮现出一个名字——高天养。
此时皇帝的心中也是有点无奈,老二冲动、爱表现,少了些深沉;老四看着多情,实则无情,总喜欢藏拙,缺少几分气魄;老五就更不谈了,那怯懦的性格不知道像谁,只希望老三回来后能有所不同吧。
皇帝却没察觉到今日的自己却不知为何变得多愁善感起来了,正印证了薛举所说的“谄媚”。高天养这一戳,正正戳中了这位无情帝王心中最为柔软的部分,戳出了他的弱点。
迎客居内,赵季常复盘着自己这位朋友入京以来的所作所为,不禁暗自佩服。
在来京前他就料定了事态的发展,入京第一天就让武曲去泉露宫给太子送信,早早便定好了“科举考试”的事宜。又暗中放出消息,陛下要以他为由去动卢家这司徒之位。以此混淆视听,让士族门阀的联盟在此事上产生分歧,让他们小瞧了这最终的目标。
更大胆的在于昨日直接派人来迎客居,让掌柜的将信函送入宫内,直接表明了他知道这个,在京都有心人们都心照不宣的事。再加上上次直接将刀交由掌柜转赠的事,借此向陛下表达了臣服。更让陛下动容的是,他将这份能名垂千古的提案交由太子,再无情的帝王也是一个父亲。
知晓时日无多的太子主动搬出了东宫,不让做父亲的为难,这份懂事和体贴无论是谁都不能说不动容。而身为皇帝的父亲却连更多的陪伴都无法给到,心中总归是感觉亏欠的。科举的提案一旦提出便如这长江流水一般,滚滚向前,是任何人都无法抵挡的历史洪流。提出这提案的人,是后世无数考生都应该感谢和铭记的,注定在这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现在有人将这机会让给他的儿子,弥补了他所欠下的,身为父亲对此人多少是有所感激的。
事先的布局,一环扣一环,细细想来,真是叹为观止呀。
想必此刻诸位大人们已经回到家中了吧,可惜这些太学生离开泉露宫的那一刻,流言已经在这京都城里传开了。关于中正制是士族门阀的毒害,关于科举考试是读书人们的机会,想必他们此刻也无暇他顾了吧。高天养个人的得失只是个引子,这民怨和期许才是真正的杀招,这一刀将直接斩向世族的一项命脉。
时候到了,赵季常轻声说着。
他拿起了桌上的刀,已然准备好了在明日朝会前将为这场剧目的高潮填上最后的铺垫。
今夜又有人要睡不着觉了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