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士诚、方国珍余孽剿之不尽,灭之不绝。
倭寇之乱,能够持续上百年。
每个荒唐故事的背后,都是由更荒唐的故事引发。
江南百姓负责供养大明,赋税比其他地方都要重。
朝廷禁海,相当于打断他们一条腿,还逼迫他们跑得更快。
这时候沿海百姓发现了,只要出海为寇,或者参与走私,就能远离剥削和压迫。
百姓会如何选择?
战争胜利的荣耀,领土扩张的福泽,他们是一点沾染不到。
朱棣雄才大略,以自己的魄力,带动大明强势扩张。
明朝堪堪迎来一场辉煌。
“仁宣之治”息兵养民,并停止宝船下西洋,停止皇家采办珠宝等,能够缓和社会的矛盾。
却不是王守敬所愿。
矛盾是缓和了,明朝的领土政策,也开始变得保守。
弱肉强食。
大明不趁着兵强马壮,恢复元朝疆土的荣光,难道机会要留给鞑子吗?
顺带提一句,囊括东北地区,以及外兴安岭、库页岛的奴儿干都司,是朱棣设立的。
朱瞻基。
丢了。
将广阔的领土,留给女真发展。
史书里的盛世,未必是真的盛世。
朱瞻基没有足够的魄力,向江南官僚妥协了。
这个皇帝不征税,千古一帝,万古明君啊!
朱瞻基就这么飘了。
以至于到了他儿子继位,瓦刺来袭,直接威胁大明帝都。
天子守国门,是为自己保守的领土政策,付出的惨重代价。
朱元璋分封诸子,以卫国门,还修建了明长城。
到了朱棣执政,则是将国门一步步地挪出去。
朱瞻基沉浸在爷爷朱棣的荣光里,是一点也没有准备啊。
王守敬只能竭尽全力,改变这一状况。
事实证明,人有了权力以后,容易飘了。
江殷正是如此。
他紧锣密鼓地筹备了一件大事,号召豪绅们参与到其中来。
所幸他在执行前,来找王守敬商议,否则真要出事了。
“大人。”
“我等句容人决定为仁祖皇帝立碑文,您觉得如何?”
江殷目光灼灼地望着王守敬,希望他能够为句容主持这最后一桩事。
没想到王守敬根本不打算插手。
这位“仁祖”,是朱元璋的父亲朱世珍,曾名朱五四。
他是应天府句容人。
“朱元璋,先世家沛,徙句容,再徙泗州。”
“本宗朱氏,出自金陵之句容,地名朱巷,在通德乡。”
所以句容也能够沾亲带故,拥有较高的政治地位。
王守敬一次上贡,不足以攀龙附凤。
可句容的独特,让句容豪绅有了一定的政治资本。
朱棣对句容印象深刻,也是来自他祖父。
江殷为了讨好上面,决定立碑庆祝,这无可厚非。
只是王守敬没必要掺合到其中。
“立碑不只是荣耀,还有责任。”
“倘若碑文被损毁,你的仕途可就难保了。”
王守敬很清醒,犀利的言辞让江殷犹如醍醐灌顶一般。
“这人世间小人多,好人少。”
“句容借着一股东风发展起来,入了朝廷的视野。”
“如果有人蓄意破坏石碑,你打算怎么处置?”
“你能天天守着,还是事后找两个替罪羊给你顶罪?”
王守敬的通透,是刻在骨子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