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三十日 19:49
原本是想找部电影看的,翻了半天打算看看《龙与地下城》,可惜没找到合适的在线资源,下起来那限速一两百kb一跳的,看着就累人。
想了想,之前《寻找天堂》的前传还没打完,于是把前传《鸟的故事》打完了。
挺短的游戏流程,也就一个小时到一个半小时这个样子,和《去月球》以及《寻找天堂》的玩法大差不差,表现形式略有差异。
《鸟的故事》没有任何文本也没有任何对话,毕竟这只是一个简短的番外小故事,没有各种时间线上的倒叙,也没有什么悬念和反转,只要跟着剧情顺序走就行了。
演出手法简单,但并不简陋。
相比于前两部作品,《鸟的故事》更加偏向意识流一点,如果说《去月球》和《寻找天堂》是以“博士”的视角观测推理的病人的人生回忆。
《鸟的故事》则完全是以孩子的视角和想象进行的叙述。
但也没有什么晦涩的隐喻和象征,更多还是那种沉静且温柔的故事叙述风格。
虽说《鸟的故事》是《寻找天堂》的前传,但我还是更推荐在玩完《寻找天堂》之后再玩这个。
这样似乎才能又回味起正作中一系列的象征和呼应,感受也会更加深刻。
就像这系列游戏总会在最后才揭晓谜底,这种已经知晓了故事的结局,却又有新的发现和新的感受,比直接平铺直叙的告诉来得要好的多。
就像是“原来如此”和“果然如此”的差别一样。
说起故事的结局,我想起了《悟空传》里的一句话:
我终不能改变那个开始,何不忘了那个结局呢。
《悟空传》和《鸟的故事》并没有什么相似或者关联,但无所谓,本就是思维的随意发散而已。
我很喜欢《悟空传》这本书,它在我眼中是有滤镜的。
虽然说应该把作者和他的作品分开来看待,就像钱钟书曾经说过的:
如果你吃了一个鸡蛋,感觉还不错,那你为什么非要去见见下这个蛋的母鸡呢。
但人的观感总会不自觉的被作家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乱七八糟的事情所影响。
或许是江郎才尽,也可能是为人低调,在没有刻意关注的情况下,《悟空传》的作者今何在除了那个欠钱还钱以外好像也没别的什么幺蛾子。
这就让我更能单纯的从书本身来判断他的好坏。
毕竟就我初高中找作家看他写的一系列书的经历而言,韩寒和郭敬明这种写青春期读物的作者身上就到处是流言蜚语了,总有种和我想象的不问世事,孤高独立的传统作家割裂的感觉。
像《斗罗》《斗破》以及他们作者写的一系列小说而言,似乎又过于幼稚了,即使在我小学初中时期给了我不少的乐趣,但终归不算什么有深度和能反复回味的故事。
现实生活中的什么过度消费以及网上各种评论之类的,实在是很难用平常心去关注一本书本身的故事。
有点想再看一遍《悟空传》和《西游日记》了,哪天想起来了就买本实体书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