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登基大典结束之后,奕宁回到寝宫,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他深知自己肩负着重大的责任,但面对即将到来的太平天国运动,他感到无比的忧虑和紧迫。他明白,这场起义不仅仅是对清朝统治的挑战,更是关乎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经过深思熟虑,奕宁决定召集一批亲信大臣,共同商讨应对之策。
在一个秘密的宫殿密室里,烛光闪烁不定,气氛异常凝重。
咸丰帝端坐在龙椅之上,双手合十,眉头紧锁,沉思片刻后缓缓开口说道:“朕刚刚即位不久,国家正处于多事之秋之际,朕深感忧虑。
我们必须要找到有效的应对之法,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各位爱卿,朕希望听到你们的真知灼见,究竟该如何化解这场危机呢?”
这时,一位位大臣纷纷站出来,发表各自的看法。其中一名大臣语气坚定地说道:“陛下,当务之急乃是强化中央集权,整顿军备,选拔英勇善战的将领。
此外,我们还需审视自身存在的问题,改革时弊,减轻百姓的负担,以此争取民心,稳固朝纲。只有这样,方能在这场危机中站稳脚跟,保住大清江山。”
另一位大臣紧接着发言:“陛下,臣以为除了军事手段外,还应注重政治策略。同时,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监管,防止他们与起义军勾结。
此外,宣传工作亦不可忽视,要让百姓了解朝廷的政策和决心,增强他们对朝廷的信心。”
还有一位大臣提出:“陛下,农业乃国之根本,我们应当重视农业生产,保障粮食供应。
同时,加强重农抑商政策,防止民本失衡,民心浮动。另外,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要培养更多有识之士,为国家的未来储备人才。”
在听取了诸位大臣的建议后,咸丰帝陷入了沉思。他意识到,要想成功应对这场危机,除了需要综合各方意见,制定出全面而有效的战略外还需要给他们上上怎么搞经济时搞民心。
于是咸丰帝微微颔首,嘴角微扬,表示认可道:“爱卿所言甚是有理。朕亦抱持相同之念想。朕欲自罢免军机处始,重构一支忠心耿耿、勇挑重担之队伍。
朕将委命革新派官员肃顺为军机大臣,力挺其推动变革,剔除积弊。”
此时,又有一名臣子开口询问:“圣上,那穆彰阿、耆英等诸人该当如何处置?彼等于道光朝之际亦颇有功勋,岂可这般轻易舍弃?”
咸丰帝面色骤变,神情肃穆,口气决然地道:“彼等虽于道光朝时略有建树,然其所犯罪过亦不在少数,特别是在应对外夷侵凌之时显得过于懦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