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深刻地领悟到,咸丰皇帝的这一决策实则是基于对国家长远利益的深思熟虑,这也让他们愈发坚定了支持改革的信念与决心。
散朝后在皇宫的御书房内,奕宁召集了恭亲王奕欣、怡亲王载垣和郑亲王端华三位重臣,商讨一项关乎国家安危的重要事务——向英、法、德、美等西方列强购买先进的枪支、大炮和技术。
这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需要三位亲王充分发挥他们的外交才能和智慧。
奕宁坐在龙椅上,神态庄重。他开门见山地阐述了自己的意图:“朕打算向英、法、德、美等国购买先进的武器装备和技术,以提升我国的军事实力。
你们三位亲王作为朕的得力助手,将代表国家前往这些国家进行谈判。朕希望你们能够充分展现出我国的诚意和决心,取得最好的结果。”
恭亲王奕欣首先发言:“陛下,臣明白您的意图。向英、法、德、美等国购买武器装备和技术,确实是提升我国军事实力的重要途径。
但是,这些国家之间存在竞争关系,我们需要制定一个周密的计划,确保谈判的顺利进行。”
怡亲王载垣微微颔首,表示深深的认同:“恭亲王所言甚是。欲于谈判之中占得优势,吾等务必知晓彼国之所需与弱点所在。
此外,尚须万事俱备,以应不时之需及潜在之难题与挑战。”郑亲王端华亦陈述己见:“陛下,微臣以为,吾等尚须虑及国内诸般要素。
购置兵器甲胄及技艺所需资费甚巨,故当确证此等资金之来源与运用皆契合国家之利益。
与此同时,吾等亦须强化本国之内生产与研发之力,循序渐进,达致兵器装备之自主制造。”
奕宁闻得三位亲王之建言,龙颜大悦:“甚好!汝等所谏皆甚为中肯。
朕将依凭汝等之谏言,拟定一详赡之规划。汝等须紧密协作,共襄此举。朕深信,赖汝等之勉力,必能获至最佳之成果。”
三位亲王去后奕宁帝沉思片刻后,唤来了粘杆处的负责人。粘杆处是负责皇帝秘密事务的机构,其人员训练有素,擅长暗中调查和监视。
“粘杆处的人听令!”奕宁帝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朕要你密切监视恭亲王奕欣、怡亲王载垣和郑亲王端华三位亲王的一举一动。
朕要知道他们的行踪、交往的人以及他们的任何秘密活动。
同时,朕也要你找到各国优秀的在华商人,尤其是那些与火器、火炮、军事技术有关的商人。
朕要与他们建立联系,了解他们的商业动态和技术发展。还有给我查查有哪些官员贪赃枉法,朕缺银子。”
粘杆处的负责人双膝跪地,回应道:“臣遵旨,陛下。臣定当竭尽全力,完成陛下交给的任务。”
奕宁微微颔首,轻轻摆了摆手,示意他可以离去。粘杆处的首领心领神会,悄然退出了御书房,开始马不停蹄地部署监视和追寻在华商人的行动计划。
御书房里,只剩下奕宁皇帝孤身一人坐在龙椅之上,他的眼眸中闪烁着深邃思索的光芒。
他深知,此次使命绝非仅仅局限于购置军火这么简单,更为关键的是要获取更多宝贵的资讯和资源,为国家的长远发展未雨绸缪。
奕宁坚信,有了粘杆处的得力协助,自己必定能够圆满达成这一艰巨任务。
在随后的数日里,三位亲王全力以赴地投身于紧张繁忙的筹备事务当中。他们精心谋划,集结起一支训练有素的专业团队,全方位搜罗各种情报资料,并深入剖析当下的局势变化。
以此为基石,他们精心雕琢出一份详实完备的谈判预案。与此同时,三位亲王并没有止步不前,而是积极主动地与英、法、德等各国驻华使节频繁互动交流。
通过一系列密集而高效的沟通交流,他们成功地与这些国家建立起初步的合作意向。这无疑为后续的谈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北京城恭亲王府内,恭亲王奕欣、怡亲王载垣和郑亲王端华正在一间布置典雅的书房中商讨国事。窗外是北京城的喧嚣声,而室内则是紧张而严肃的氛围。
恭亲王奕欣焦急地踱步:我们必须加快改革的步伐,国家的命运悬于一线。
怡亲王载垣点头附和:是的,改革运动不能半途而废。我们的陆军、海军都需要革新。
郑亲王端华沉思片刻后:但我们也必须警惕那些保守派的反弹。他们的势力不容小觑。
与此同时,在北京城的另一角,一群保守派官员正秘密聚集在一个昏暗的房间里,烛光摇曳,映照出他们阴沉的面孔。
保守派首领低声而坚定地说:我们不能坐视不管,必须采取行动。清君侧,这是我们唯一的选择。(清朝其实也有清君侧,比如若变起,足下以一军敌彼二军,保护圣主,复大权,清君侧,肃宫廷,指挥若定,不世之业也。——梁启超《戊戌政变记·谭嗣同传》)
另一名保守派官员紧张地环顾四周:但我们必须谨慎行事,不能让皇帝察觉我们的意图。
就在这时,一名粘杆处的密探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咸丰帝奕宁的御书房中,他的脸上带着紧迫的神情。
密探跪地禀报:陛下,保守派已经有所动作,他们正在秘密集结绿营兵和八旗军,意图不明。
咸丰帝奕宁眉头紧锁:这帮逆臣,竟敢图谋不轨!立刻传令僧格林沁,让他率精锐部队秘密进京,以防万一。
密探应声退下:遵旨。
几天后,夜幕降临,北京城的街道上弥漫着紧张的气氛。僧格林沁的部队悄然进入城中,他们的行动迅速而隐秘,就像夜色中的一股暗流。
僧格林沁低声命令:所有人保持警惕,我们的任务是保护皇上的安全,不可有丝毫差池。
士兵们低声回应:遵命,将军。
而在紫禁城内,咸丰帝奕宁站在窗前,凝视着外面的夜空,心中充满了忧虑。
咸丰帝奕宁自言自语:改革之路艰难重重,但为了大清的未来,朕绝不会退缩。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场关于改革与保守的较量即将在北京城上演,而这场较量的结果,将直接影响着清朝乃至整个中国的未来走向。
几天后北京城内,夜幕低垂,街灯稀疏的光芒勉强照亮了狭窄的巷道。在一座看似普通的宅院内,兵部郎中的私人书房中,一群身着官服的保守派官员围坐在一张圆桌旁,桌上摊开着一份详细的攻击计划。
兵部郎中压低声音:今晚是我们行动的最佳时机,紫禁城的守卫已经被我们的人替换成绿营兵,只要一声令下,便可直捣黄龙。
另一名官员紧张地搓手:但愿一切顺利,只要能迫使皇帝放弃改革,我们的地位就能稳固。
就在他们窃窃私语之时,宅院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是铁甲撞击的声音,显然是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正在逼近。
僧格林沁在门外高声喝道:大胆逆贼,竟敢密谋造反,今日便是你们的末日!
书房内的官员们顿时脸色惨白,有的甚至惊恐得站不起来。僧格林沁率领的精锐部队迅速冲入屋内,将他们团团围住。
僧格林沁怒目而视:你们这些叛国奸贼,枉费朝廷对你们的信任,竟敢图谋不轨,今夜便要你们付出代价!
几名官员在僧格林沁的威严之下,吓得魂飞魄散,有的当场晕厥过去,有的则瘫软在地,无力反抗。
随着头领们的被捕,消息很快传遍了他们的下属。那些原本准备响应号召的绿营兵和八旗军士得知头领被擒,顿时失去了主心骨,纷纷四散逃窜,如同受惊的鸟兽一般。
消息传回紫禁城内,咸丰帝奕宁站在宫殿的高台上,望着远处灯火通明的北京城,心中暗自松了一口气。
咸丰帝奕宁自言自语:幸好有僧格林沁及时赶到,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改革之路,虽艰且险,朕绝不退缩。
随着叛乱的平息,北京城再次回归平静,但这场风波无疑给清朝的统治带来了新的考验。而咸丰帝和僧格林沁的果断行动,也为改革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和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