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个时辰的赶路,终于到了沙州治所所在的敦煌县城,也就是现在的甘肃省敦煌市。
当送粮队穿过甘泉河上的木桥,便到了沙州城北门下。
还没进入沙州城,一切就与王庸想象的大唐盛世繁华不一样了。
沙州的破败令人惊讶,四处是房屋的废墟,满目萧瑟,破败不堪,甚至连城门楼的屋顶都坍塌了半截。
城门前老鼠成群,野狗结队。
这些明显不是毁于战火,而是经年累月荒废。
城外还能看到曾经耕田的痕迹。
隐隐约约的田垄,似乎在说,这里很久以前也是良田。但是如今这些良田早就荒芜,上面都是成群的羊群在吃着杂草。
由于吐蕃人实在太落后了,他们的贵族只知道放牧。虽然吐蕃人也种地,但却是刀耕火种。
根本不懂如何轮作,如何精耕,如何维持土壤肥力。加上河西地区又是半荒漠的气候,常年的野蛮种植,让河西土地大量抛荒。
最后良田变为牧场,隋唐三百年间兴修的水利,全部短短十几年间荒废。
要知道,在还以丝绸之路为主要贸易路线的中古时期,敦煌的地位,相当于现在上海。
整个欧亚大陆的所有贸易线路,都是汇聚在敦煌,再由敦煌,进入长安。
所以得益于河西繁荣的商业和农业,在盛唐时期,沙州的繁华,那是仅次于长安的。
不用这一切,王庸现在是感觉不出来一丝繁华。
吐蕃人统治河西以后,河西的商业、农业迅速凋敝。产粮不足唐朝统治时期的十分之一,丝路贸易也因为吐蕃而断绝。
不过此时王庸一路上似乎并没有看到大战后的样子。一切虽然破败,但是井井有条。
沙州城似乎已经从起义的混乱之中恢复了过来。
其实张议潮的沙州起义在历史上也没有很激烈。
由于张议潮思虑谨慎的性格,他从十几岁年轻时候开始结交豪侠,打造兵器准备起兵。
一直准备到了他49岁的时候,才正式起兵。
而且由于吐蕃贵族多年来的不做人,在沙州,甚至连吐蕃的底层百姓,都站到了张议潮一边。
大量的吐蕃底层部落民和奴隶,投靠张议潮,给他通风报信。连吐蕃贵族几点去上厕所,几点睡觉,晚上吃的啥,起义军都知道。
所以当起兵时,张议潮已然准备十分充足,他来到沙州城头鼓噪宣讲,然后号召大家反蕃复唐,恢复唐朝法度。
几乎全城百姓都响应,大家相拥攻打沙州将军府。
吐蕃将军东本此时,还在跟四五个少女快乐运动。
将军府的内应直接打开了将军府大门,迎接张议潮。
吓得东本穿着兜裆布,骑着战马带着几个亲随夺命而逃。
就这样,一场兵不血刃的起义完成了。整个沙州的吐蕃守军直接原地投降。
第二天一早上,沙州就恢复了往日的样子。只是不一样的是。城头换上了唐字旌旗和日月星三辰旗。
沙州的百姓们依旧是该怎么生活,还是怎么生活。
只有沙州刺史府,为了恢复大唐制度,现在乱成一锅粥。
而就在沙州城一片祥和,沙州刺史府反而一片混乱之时,王庸一行人到了沙州城下,只是此时沙州城门紧闭。
看到了运粮队到了城门,城门上的守城军士们露出了无奈的表情:
“这是又一个消息没传到的送粮队?”
于是一个看守城门军士站在城楼之上喊道:
“乡民们,你们是哪个部落的?没有遇到传令的信使吗?不知道沙州已经复归大唐,今年不再征收吐蕃附加的苛捐杂税了吗?快把粮食拉回去吧!”
说着军士就示意着王庸一行人赶紧离开。
此时康太清笑呵呵的上前一步,行礼喊道:“我们知道沙州光复了,大家都喜极而泣了,开心的不得了。咱们终于不用给吐蕃人当牛做马了。”
这一下让看城门的军士更加疑惑不解了:
“那你们还把粮食运来沙州城是何意?是卖粮吗?快回去吧,沙州城今日戒严,你们想进也进不去的。”
此时康太清看了一眼王庸,然后微微一笑。路上王庸已经教了康太清一套说辞,用来糊弄沙州刺史府的官员。
康太清行礼说到:“军士莫疑,我等知道张都督行仁政,免了我们夏粮。张都督大仁,救万民于水火,解生灵于倒悬……”
城楼上军士本来距离就远,康太清又是一通文言文,让军士们听的一脸懵逼,面面相觑,听不清这老头在说啥。
后面的王庸也是一脸懵逼,扶着额头很是无奈。
自己教的这些话,是让头人康太清给张议潮这种文化人说的,不是给大头兵说的。
无奈之下,王康直接上前几步行礼,抢过话头朝着城门上面大喊道:
“几位军士,我们是原大唐慈惠乡新丰里的村民,有感于张都督光复沙州的大仁大义,自愿前来捐军粮的!”
王庸这话一出,城门军士先是一愣,然后看了一眼后面的粮车,顿时明白了他们的意思。
态度从不耐烦,变成了惊讶,然后变成了和颜悦色。
几个城门军士语气也是和善了许多,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