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就必须给世人展现一个态度,凡是投靠法兰西的杂碎都不得好死!”
这话掷地有声,让所有人的眼中都透露出了惊讶,不由得朝那头望去。
赫然发现说话的是一名普鲁士上尉。
那人穿着一袭普鲁士黑色军装,腰间挂着象征他身份的宝剑,黑白的绶带从肩上一直斜跨到腰间,胸前的波兰战役纪念章彰显了他的战功赫赫,再配上他那炯炯有神的目光。
让人止不住发自内心的称赞,好一个勇士!
“博伊恩。”又忍不住打量了对方一眼,弗里德里希最终摇了摇头否决了对方的想法:“你这番言论有些太极端了,像你这么做只会给我们添上更多的敌人。”
刚才说话的那人赫然是赫尔曼·冯·博伊恩,他是沙恩霍斯特的同事,曾经参加过瓜分波兰的具体行动,现任普鲁士参谋上尉。
“不是言论太极端了,殿下,而是事实就是这样残酷。”面对弗里德的说辞,博伊恩反而重重的摇了摇头,然后用手指着自己胸口上的波兰纪念章,冷声道:“您知道的,我参加过波兰战役,所以我认为我比在场的所有人都清楚敌人的嘴脸。”
“说说看。”
“在波兰,虽然波兰的那些贵族对于我们的入侵没有任何的反抗情绪,在暗地里面他们仍然在互相勾结,反抗我们的统治!”博伊恩语气极为不善,很显然对于波兰人厌恶至极:“殿下,他们都是不安定的因素。”
“注意你的口吻,博伊恩。”一旁的克劳塞维茨是忍不住接话,他望了一眼弗里德里希接着道:“波兰人也是普鲁士人,这么说话是有背普鲁士精神铺路!是违反王国法律的!”
所谓的普鲁士精神是在腓特烈大帝时期提出了一种普世精神。
即在普鲁士生活的人们无论民族,无论种族,只要忠于君主以及王国,那么你就是一个普鲁士人。
到了腓特烈大帝统治后期,以“普鲁士精神”为一词的东西,被普鲁士的统治者们无限移植和扩大,最终覆盖到军事,司法。以及行政体系乃至整个民族地区身上。
不得不说这种简单纯粹的东西,特别能调和德波之间民族的矛盾,许多被普鲁士吞并的波兰贵族家庭,因此在普鲁士担任军职和从政,许多为普鲁士王国效力的波兰人更是扬言自己是普鲁士人“拉齐维乌”“拉多林”等普鲁士“波兰裔”贵族就是这种精神的产物。
不过这种趋势到了1871年就戛然而止,因为这一年德意志帝国成立了。
当然如果这种所谓的“精神”只能调和德波之间的矛盾的话,也不至于让克劳塞维茨如此尊重。
普鲁士精神最重要的一点,是它帮助了普鲁士从其他的国家吸取“养分”(人才)。
尤其是德意志邦国之间,普鲁士通过这种方式在这些说德语的国家之中构建出了一种很强的认同感,一种如同祖国一样的吸引力。
就拿马车里面的六个人来说吧,弗里德里希是王室不算在其中。
沙恩霍斯特是汉诺威人,他是1801年成为的普鲁士人。
博伊恩是老牌东普鲁士贵族。
格奈森瑙是奥地利人,二十五岁之后才加入的普鲁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