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北伐时兵力最多的一次,是五十万。
而这五十万肯定包含后勤和运输这些,真正的作战人数,到现在也没有准确数字。
但有人考证过,真正能作战的,应该只有十七八万,绝不会超过二十万。
如果按照十七万计算,这五十万人中,也就是一个兵后面只有两个后勤保障。
这其实已经接近了现代战争的水平。
且,在永乐二十年北伐中,国榷有个详细记载,说朱棣从四省调集了共83800人的边军。
这其中,还不包括他从西南地界调来的一些土军。
这样算,朱棣当时从北J带走的京军,也就是七八万人撑死了。
再对比,英宗此番直接就调出了十一万的京军,可谓是抄家了。
甚至,这架势是准备北J城都不要了。
其次,关于这五十万私属,也就是后勤兵。
还是永乐二十年北伐,当时朱棣的后勤保障人员为235146人。
这个人数,基本上和作战人数相持平了。
但北伐,人员物资如何运送?
其实在北伐前一年,朱棣就已经命工部赶制了十一万辆运输的车子了。
并且,还举国征用了三十多万毛驴。
说起这毛驴,作用非常大。
因为关键时刻可以做火烧嘛。
但是,英宗就没这个条件了。
为啥?
因为他是今天准备出征,咔!明天就带着大军杀出去了!
在时间上,根本就没有给他机会,去做车,找毛驴。
所以,那怎么办?
只有人数,用十分庞大的人数,去维持五万大军的正常运转。
说白了,这几十万人就是运输队。
而当时英宗带去的这五万大军,在土木堡其实也并没有全军覆没。
我们看一下当时史书记载的:大同总督,西宁侯宋瑛阵亡,但没有具体伤亡数字。
陈国公朱勇阵亡,也没有阵亡数字。
最后,土木堡英宗大营被偷袭,依旧没有阵亡数字。
反正就是不论输赢,死了多少人,就是没有具体数字。
但不同的是,当时有一篇阵亡将领的名单,一大堆,看起来有五六十人。
而土木堡出事的这几个地方,全部都在长城以内。
你要明白,这可是明朝的地盘!
后来国榷记载,宣府和居庸关的部队去打扫战场,找回来了九千八百个头盔,以及六千副盔甲。
那么问题来了。
装备都能数清楚,那么清点人数很难吗?
或许,还有一种可能。
那就是他们知道具体人数,但不能说出来。
因为,当时明军的损失,非常非常的小,小到让人难以置信!
英宗在土木堡被杀成了光杆司令,手下官员被砍的一个不剩,可唯独士兵损失最少。
那么,是否可以推断,此番土木堡之事,就是奔着英宗和这帮军官来的?
在我们还原土木堡之变时,首先要确认一件事。
偷袭土木堡明军大营的,并非是也先。
按照明实录的记载,英宗是在被袭击后的第三天才遇到也先的。
原文如下:也先闻车驾来,惊愕未信及见致礼甚恭,奉至宣府城南。
意思是也先对于英宗的到来十分惊讶,但表现的十分恭敬,君臣礼仪一点不差。
但当时也先带的人马有多少,并未记录。
直到他送英宗去大同时,却不小心写出来了,是两千多人。
这样的话,就有意思了。
正统十二年,也先来朝贡,人数为2149人。
而正统十三年为三千多人,但后来明朝说,你们人数太多了。
今年是正统十四年,也先又是两千多人,你们说,他来干嘛的?
这不显而易见,朝贡来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