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江舟年早已飘然而过,没有听到几人的话语。
自跨界而来,玉圭赐予他一卷修行之法,唤作《南华摄神养性真经》。
乃是方士炼气一脉法门,经过这几月的潜心修行,每日吐纳灵气,法行不辍,已有真气团团,覆满识海穴关,眼见着即将液化成水。
凡人身如漏斗,若无修行法,只出不进,随着年岁增长,神衰体重,精败髓枯,早晚一口气重散天地。
便是江舟年这等法力之下,渡些灵气给凡人,于凡人而言,真如久旱逢甘霖。
气随脉走,遍及周身及病灶,润泽其处,加上天材地宝奇药辅佐,自然身轻体健,和常人无异。
难得此山中物华天宝,制作金石玉药的丹砂云母随处可见,仙芝桂草寻常可得。
古人说“王子奉仙药,羡门进奇方。服食享遐纪,延寿保无疆”。
生在宝山,可惜江舟年没有服饵之法,如果只靠着记忆中前世翻阅过那些多是后人托名编撰,真假难辨的服饵术操练,估计不出几天自己就噶了。
还是先修行服气导引的《南华摄神养性真经》,轻易别尝试外丹服饵之法。
到了山下,江舟年换了些必需品,和众人随便聊了些,便踏上返程。
山野乡民无知,不晓世间朝廷大事,不过经过多次交谈,江舟年隐约判断出这方世界应是平行世界,约摸是南北朝后期,不过俗世的离乱分合与他又有何干。
由于年代尚久,山川湖泊还未达到后世那样开发程度,仍保持原始风貌,江舟年背着换来的东西,循着小径,一路听着风吹叶摇,鸟鸣山涧,向自己隐居的石室走去。
江舟年穿越到这方世界的落脚点便是脚下的中游山,偶然发现半山腰有面垂直悬崖。
在其凌空四五丈高处有处避风石室,下以险峻台阶铺就,显然这里层有人在此居住。
好在江舟年修行有些成果,身轻体捷,沿着石阶小心翼翼登上这处常人以及山中猛兽难以到达的石室。
石室里明显有人开凿雕琢痕迹,石台石床,以及存放竹简帛书的石匣,可惜匣中竹简腐朽,帛书风化,不能辨别其中由来。
自先秦方士流传修行之法以来,又有汉朝黄老道以及后期五斗米教兴起,时至南北朝时期天师教、灵宝、上清等道门,虽几经波折,不过仍阻挡不了蓬勃发展态势。
受此影响,这个时代名山福地从不缺隐逸山林,修仙之人,中游山洞天福地,应该是有先人曾在此处凿屋修行,也许功行圆满,举霞飞升。
不管如何,江舟年本就羡慕阴长生、王方平之类的飞升之道,这样正好以贤为鉴,修道成仙。
……
日复一日,不知如此这般采炁炼阴阳几个日升月落,江舟年从入定中醒来。
银辉顺着月光铺在石室地上,望着天上皎月如玉,群星似晶,足下清风拂空,万物沉寂。
江舟年只觉得心胸寥廓,灵魂澄净,神识融入目之所及一切有情无情众生,以及天地之中。
等气息回转,从那种玄之又玄的感觉中醒来,才发现不过短短几吸之间,却好似一念沧海桑田,自阴阳生生,直到日月尽头。
识海里濛濛灵气如同如燕归巢一样不断互相吸附聚集,凝聚,最终化作灵液,像春露生于朝气,滴滴凝于识海。
可惜,和偌大识海想比,这么点灵液实在是九牛一毛,沧海一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