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刚看到陈慕容这副好学的样子,也是打心眼儿里的欣慰。
他点头笑了笑,继续想着以往的事情:
“哎呀,这相声演员,帅卖怪坏,是一直以来所讲的几大特点。”
“刘文步先生,可占一坏字儿。”
“他的台风火爆干脆,但是又纲口准,表演细腻。”
“比如这两位常演的一出《论梦》,在这块活里,捧哏的份量就很重。”
“如果单从“册子”上来看,逗哏的台词里有很多的温包袱。”
“这就得需要捧哏的搭档,对于量活尺寸的精准把握。”
“翻包袱的时机啊,一定要恰当。”
于千在一旁接过了话:
“可不是吗。”
“我当初和你老师哥的这段论梦,也是从这两位那学到了不少。”
“这段里,如果光是用常用的嗯、哎、就是,这、嘿、呦嗬来做接话佐料。”
“那逗哏的能耐再大,这段也得泥喽。”
“就得用上捧哏讲究的:蹬谝踹卖,顶刨撞盖,都给体现出来,这才能捧好。”
陈慕容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
但从思维上来说,又总是差了那么一小点意思。
郭德刚看出他是快要开窍了,又想了想,做起了架势模仿着:
“举个例子吧。行里都管郑先生,叫“大腮帮子。””
“而他这个特点,在这个活里,就起了作用。”
“你像这段里,逗哏有一句:”
“我知道,一定是阎王做寿日,想听两段相声。我一个人说不了啊,得等郑福山啊!”
“就这个节骨眼上,“大腮帮子”赶紧一摇头,嘴里一打嘟噜:不去!”
“这包袱,立马就响了。”
“这种表演技巧,在相声门行话里,称为“涮篓”。”
“郑先生腮帮子大的这个特点,就刚好有了用武之地。”
陈慕容顿时清楚了这番话的意思:
“简单来说这就叫,对症下药,因地制宜。”
“把自己的特点都能融会贯通,用到相声表演里。”
郭德刚见他了解到了这层,也是高兴的笑着:
“对咯,像小岳,他就是开了窍了。”
“找到了特点,观众就吃这套,用现在的话说,是又萌又贱的哈。”
“基本功扎实之后,再把自己的特点能够融入进去。”
“加上他经过磨练,现在的控场能力一直在提高,旁边还有孙老师给兜着底。”
“上了台,就可劲儿的发挥自己的特长,这不就越来越好了么。”
于千点了点头,把话题拉了回来:
“所以说啊,你最好还是确定好自己的定位。”
“看看观众,除了你这帅,还有什么是最为有特点的。”
“把这点发挥好,才能吸引不同层次的观众。”
“单口的相声,毕竟还是少数。”
“想真正的火起来,最好还是找个合适的搭档。”
陈慕容这下倒是颇有些苦恼了。
他点了支烟,苦笑着:
“可是咱们德芸社,基本都是有了固定搭档的。”
“一时半会,也找不到太合适的啊。”
郭德刚思索半天,却是果断的一拍桌子:
“这些演员里面,好多都是可以磨练的。”
“这么跟你说吧,慕容。”
“只要你看上眼的,或者说搭的来的。”
“这些个人里,随你挑。”
“当然啊,你挑的内个人他自己也得愿意。”
陈慕容苦笑却是更甚:
“老师哥,就算你有这话,我也没这个本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