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是背景资料,不是正文,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不感兴趣的可以跳过,主要是解释一下华人社会在南洋是一个怎样的组织模式。
有些看书较真的人可能会看不明白前边几章里那些人的关系,本章大概解释一下。
华人在南洋的组织社团有四种模式,分别是地缘、亲缘、神缘、兄弟会。
这其中最上层的组织模式是地缘,也就是同乡会,
如福州帮,潮州帮等,当然更上层还有广东帮和福建帮两个帮
但广东帮实际上颇有些空有其名,太杂了很难组织得起来,
福建帮好点,主要是新加坡陈先生的威望够高,所有福建人都服他,陈先生回国后这个帮实际上也没落了。
“帮”字与“助”字相对,最原始的意义是一群来自同一个地方的人共同互相帮助的意思。
后来觉得这个帮字不够文明,大抵都换成了某某会馆,某某商会等名字。
这是华人最大的组织结构,所以各大商会的会长,就是那个时代华人中最牛的领导,基本上一个地区,哪的人多,哪个会长就是当地华人的老大。
亲缘其实不必解释,就是南洋华人中最小的社团组织,通常以同村,同乡,大家都姓同一个姓的一块打工,打拼,是华人组织中最小的社团,通常不具备大的影响力,但往往却是最心齐,最抱团的。
一般搞犯法的事情的话,都是以亲缘社团为基础的,比如福清帮、潮州帮,内部几乎都是以一个个的小的亲缘所组成的,这帮人胆子最大,什么都敢干。
另一个社团组织是神缘,也就是信奉共同神明的人所组成的社团。
神缘帮和地缘帮是有极大重合性的,但却加入了南阳地区的土生华人和荅荅娘惹。
差不多可以理解成,有些土生娘惹已经是第三代,第四代的土生华人了,他和大量的新客华人玩不到一块去,但还非得想跟着一块玩,于是就有了神缘。
最典型的就是新加坡的天福宫,那地方现在已经是旅游景点了。
天福宫的主要捐赠者是当时马六甲地区富裕的土生华人和荅荅娘惹,祭拜妈祖的。
福建人也是祭拜妈祖的,福建同乡会便直接建在了天福宫之内,所以事实上天福宫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其实是起到一个新加坡华人真正的管理中心的作用的。
最后,也就是最晚形成的华人社团,兄弟会,就是洪门,和青帮演变的华记。
兄弟会的中文名就叫公司,公司这两个字的起源就是打这儿来的。
兄弟会是到了18世纪后期开始才逐渐传入南洋,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抗战之前达到鼎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