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股票大作手回忆录》上没有普通人需要的“干货”,大多数时间都是一个阅尽千帆的老大哥在跟你推心置腹,聊市场,聊人生,聊走过的弯路,聊聊如何避免这些弯路,一些相对虚玄的东西。
那《霓虹蜡烛图技术》就是实实在在的干货大合集了。
这本股票相关的技术书籍,其实从诞生之初就是一个非常非常神奇的玩意儿。
一个叫本间宗久的霓虹人,划重点,霓虹。
他自学了东方的流传过来的孙子兵法,悟出来关于市场交易的相关技巧,被称为酒田战法,凭借于此一度成为霓虹十七世纪时期最大的米商,随后他将他的战法总结成书,然后又由着一个漂亮国人发现翻译成了英文开始在欧美市场流传,产生大流行,最后,再由东方大国的译者丁圣元再翻译回来,流传回了本国。
这是几度波折相当复杂的一场出口转内销,兜兜转转又回到了文化的发源地,几经转译,本国人却还能在文字上窥见些许道的韵律规则,这就要感谢本书的译者丁圣元前辈了。
至于其他译本,不看也罢。
《霓虹蜡烛图技术》算是东方技术分析的代表之作,而与此对应的西方经典作品是《股市趋势技术分析》,算得上是各自的圣经。
也属于普通交易者不可不读的范畴。
但有趣的是,当真的把这两个本书真的精读多次之后,会发现一个有趣的东西。
那就是天下万物殊途同归,无论东西方表象如何,内里实际上讲的是一个玩意。
不得不说,非常非常的有趣,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不,四个字就够了——追涨杀跌。
当然,此“追涨杀跌”与彼“追涨杀跌”不同,此处暂且不表。
而陈浪第一次看蜡烛图技术的时候。
其实也与大多数散户差不多,甚至加上自己喜欢看网文,更是养成一目十行的习惯,这么厚本书,大概二三十万字的样子。实际上只花了半天就囫囵吞枣的看完了,然后觉得屁用没用。
三只乌鸦,用得着这本书说不好吗?只要稍微懂那么一丢丢股票的。
就觉得这本书在说正确的废话。连跌三天正常人都不可能觉得是好事啊
看跌吞没,用得着你说不好?
一根大阴还能是好事不成?这就意味着要反转了?那我还能找出很多完全相反的例子去反驳。
当然,在之后对市场有着足够的认知,又重新看回许多次之后,陈浪才知道自己的无知与肤浅了。看漏了许多的东西,看书不认真要吃大亏,甚至还不如不看,半吊子比一窍不通更恐怖,因为半吊子会觉得自己真的会了,一窍不通的话反而会更加谨慎些。
这就是知识传播的诡异之处。
互联网时代,知识相关的枷锁已经打破,几乎所有知名的书籍都可以在互联网上获得,分文不取。
但有意思的绝顶心法,即使是烂大街了,悟性不足的人,仍旧是学不会的。
像是这种所谓的“蜡烛图技术”,在古代是可以作为传家秘籍一代代传下去的,但经过了传播,“烂大街”的过程之后,反而会让许多人觉得,不过如此。
其实对于普通人和这个技术也算得上是双向筛选了。
人性本贱。
囿于心态,囿于认知,也是散户通病。
他们对于市面上流传甚广的技术从来都是不屑一顾的,他觉得真正的好东西,一定是什么隐世门派,不传之秘,一定要接受什么传承考验,然后只在极小范围传播。
热衷于去学习一些奇奇怪怪的技术,奇奇怪怪的指标,花大价钱去软件上买一些指标,找所谓的大神学一些“战法”
对于这些真正好的东西要不就是看都不看,或者走马观花的看两眼,讲大道的东西前言不看,有哲理的故事不看,直奔最终“干货”,哪怕“干货。”部分也是学得不咋地,试了两下赚不到钱就放弃了,用方言说是“告”了两哈,就说不行,放弃。
喷两句垃圾技术,把书丢到一边,再也不看了。
这才是完完全全的买椟还珠,舍本逐末。
比如刚才的拿“红三兵”来举例的精瘦男人。
就是芸芸散户当中再普通不过的一员。
甚至都算好的,他起码还知道个红三兵,代表是真的看过书的。
“那小兄弟,既然你也说阳线是好的,跳空缺口也是好的,哪怕红三兵算是上升受阻的类型,为什么又看空今天呢?”这时候说话的是钟敬文。
“今天还没有过完吧?”陈浪慢悠悠的说,目光毫不遮掩和男人对视,显得信心十足。
“如果是按照蜡烛图进行制定的交易系统,理解蜡烛图其中的内涵的话,就会知道信号的发出并不代表着什么,最重要的是根据下一根K线的图形,确认信号。”
“重要的是在第二天,更不用说现在第一天也只过去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