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偏偏事实是在洪武初年的很长一段很时间内,浙东集团对于淮西集团都是呈现出一个压倒性的势头。
这背后隐隐有着朱元璋的影子......
而汪广洋不属于浙东集团,不属于淮西集团,这种无党派的人对于任何皇帝来说都是一把好刀,对于朱元璋来说亦是如此。
朱元璋笑了,重重的拍了拍汪广洋的肩膀:
“就按你说的做。”
满朝朱紫官员皆是倒吸了一口凉气,不敢去想事态会如何发展。
前车之鉴不少,人人自危。
正当众人沉默之时,奉天殿外的一名太监扯长了嗓子喊道:
“韩国公李善长请求觐见——”
这一嗓子瞬间吸引了众臣的目光,他们之中,不乏面色苍白、神情凝重者,纷纷抬首,目光穿越殿门的缝隙。
淮西集团的真正首领,大明开国的第一元勋。
他来了。
一袭红袍的李善长捋了捋鬓角,轻捋鬓边银丝,步伐稳健而有力,缓步踏入殿中。
即使他已有六十六岁的高龄,但他依旧这般坚定的走着,亦如二十六年前的相遇。
胡惟庸是李善长的学生,胡惟庸是李善长的党羽。
不少人已经开始担忧这位开国元勋的下场,对李善长的未来充满了忧虑与不安。
有熙熙攘攘的声音响起:
“李大人不会是胡党的!”户部主事手持笏板,鼓起勇气迈步谏言。
“李大人公忠体国,不会是胡党的!”一人语气激动。
......
在言语风暴中的两位主人公并没有在意这些,仿佛听不到百官的谏言。
朱元璋此时已经高坐龙椅之上,看着跪在下方的李善长。
“罪臣李善长,有负皇恩。”
李善长跪着,磕头而后看着龙椅上威严无比的朱元璋。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陷入一片死寂,百官面面相觑。
有负皇恩这四个字的分量太过沉重,不用明说,大家都隐约间猜到了什么。
汪广洋则是汗流浃背,他擅长揣摩圣意,他深知,此番举动意在削弱日益强大的淮西集团势力,但他并不想将矛头真正指向这位老人。
朱元璋与李善长的君臣和睦,在外省民间早已传为佳话,若因自己的一时之谋而使其蒙冤受难,那他汪广洋必将成为后世口诛笔伐的对象,遗臭万年。
朱元璋审视着下方的李善长,缓步离开龙椅:
“韩国公何出此言。”
李善长心知肚明,这件事无论如何也和自己脱不了干系,更重要的是,自己太长寿了。
“数月前,逆贼胡惟庸在臣府上喝多,无意间说出此事,臣,臣只当是酒后胡言乱语。”
“臣知瞒不报,难逃其咎,请圣上治罪。”
李善长眼眸湿润,看着朱元璋,几十年前二人未有君臣之别,皆是惺惺相惜,相见恨晚。
朱元璋看着眼前这位小病不断,大病不生的开国第一元勋,久久不语。
殿内似乎在酝酿着一股风暴。
殿外,太监再度拉长嗓子:
“燕王殿下请求觐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