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层不喜欢有太多想法的人。
但海瑞不一样,不做官,他可以自己种地种粮食,照旧可以活下去,哪怕他做了官,他也自己种粮食吃,从来没有收过一次礼。
认识海瑞的人,基本都笑话他迂腐得可怜。
偏偏有一个素不相识,甚至跨越百年的人,能够理解他。
这个人就是陈牧。
……
走在淳安县城,与刚刚经历了天灾,一片狼藉的平安县相比,淳安县简直就是天堂。
确实,肉眼可见地这里的人生存压力很小,眉眼间都是对生活的希望。
陈牧已经很久没见到这么身上有这么多希望的人了。
从应天,到北京,再到应天,他见到的人,身上散发的气质,无不透着一种死气。
疲惫,麻木的死气。
日子太苦了!
朝廷和他们要钱,当官的和他们要钱,地主和他们要钱,所有人都要从他们身上分一杯羹,榨干他们身上的最后一滴血!
陈牧走在街上,一时间心情复杂,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他心里在想,为什么大明朝不能多些像海瑞这样的官,为什么不能多一些像淳安县这样的地方。
但他很快就打消了这种想法。
如果真的能做到,为什么海瑞痛骂了嘉靖,痛骂了满朝文武,高拱主持的隆庆新政,张居正大刀阔斧进行的变革,都没有阻挡大明朝走下坡路,都没有改变大明朝最终灭亡的命运呢?
人性如此,社会如此,谁也改变不了。
很多人讨厌的不是剥削,而是讨厌自己被剥削。
陈牧心里愈发难受起来,他比这里的所有人,都要夺走了五百年的路,他知道改变明朝灭亡的命运,只能靠明朝的灭亡……
这是一个死局,谁也不能解开。
但陈牧想,或许他能够做些什么。
至少也要让现在的百姓,能够少受一些剥削的痛苦。
和海瑞一样。
他就这样怀着无比复杂的心情,来到了淳安县衙。
跨过门槛,随着阳光射下的光线的轨迹,他一路走到了县衙大堂。
那里坐着一个人,坐在一块写着“清正廉明”的匾额之下,像一座大山一样,无比伟岸,无比坚毅,不可动摇的身影。
陈牧浑身似乎被那人给惊得失去了直觉,竟就这样木讷地呆呆愣在原地,随后鼻头一酸,眼泪便就簌簌地流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