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后,茂庆帝在京郊的河道,也坐上了蒸汽轮船。工部的官员告诉茂庆帝,行驶速度达到28公里一个小时。在顺风顺水的情况加上风帆,速度还能加快。这在之前就是一个梦,是一个不可能达到的数字。茂庆帝陷入了他的畅想中。
在船上,江风很急,完全不是平时和缓的风格。茂庆帝的心思和这江风一样,觉得他的动作太慢。他必须要加紧,心中的目标又近了一步。他登基十年了,虽然他还年轻,但是他觉得他的时间不多,他不知道他的强敌的情况,他必须要抓紧时间。
在内河上,外洋航线上都出现了蒸汽轮船。这独特的外形,响亮的汽笛声,悠长的浓烟,围观的民众都认识到这就是新的轮船。现在他们想去哪里,时间都缩短了很多。去南洋,去印度,去海外任何一处,现在时间缩短一半以上。
所以普通民众想出去看看,去外地走亲访友。甚至想去海外,去南洋走走看看,难度也不是很大。
在江南等水系发达地区,由于有了蒸汽船,各种商贸人流来往更加频繁。
此时,在朝廷上因为修建火车线路问题纷争不断。谁都知道火车将引来沿线的经济腾飞,这些来自于五湖四海的官员也纷纷发言,北方的,江南的,沿海的,两湖的,甚至东北的,都觉得有必要修建这些地方的火车线路。
过了几年轻松日子的工部尚书感觉自己好久没有的头痛病又犯了,他开口“现在讨论的是最近要修的火车线路。饭要一口一口吃,这线路只能一条一条来。要排个轻重缓急,不可能一口气上这么多线路。”
这些官员这才意识到这些线路基本上是拿银子砸出来的。国库再有钱也不可能一下掏出这么多。
最终做出决定,国库出资,先建两条路线,京城到天津,以及京城到包头的线路,其他线路暂缓。
此时一位出身江南的官员开口“如果本地商家自行集资修建火车线路,朝廷是否批准呢”满朝官员,包括茂庆帝和户部尚书都愣住了,修火车线路是费钱,但是民间资本合在一起未必没有这个资本。
茂庆帝开口“可以,管理机制和技术标准要和朝廷的线路一样”
茂庆帝这个决定没有官员反对,这时在场的江南和沿海的官员都松了一口气。朝廷不给他们修,他们就自己出钱来修。
这个消息传回江南以及各沿海地区。各大商家都喜气洋洋。他们已经体验了蒸汽轮船,为这种技术和速度折服。而火车的速度是轮船的两倍多,江南怎么能没有呢?他们能预见火车会给沿途带来多少商机。
各商会组织下,众多江南大商家纷纷入股,江南铁路公司成立了,专门主导江南的铁路修建和运营,黄家和李家都是大股东,而且在其中担任重要职位。
很快第一批线路就确定了,以上海为起点,两条线路,一条自上海,经苏州,过无锡,常州,到金陵。而另一条从上海联通嘉兴杭州绍兴宁波,由于组成股东中有黄李这样出产火车和蒸汽机的股东,又有出产钢材的股东,加上黄家的特殊金属。可以说火车线路的开工,他们是有莫大的优势。
现在有了蒸汽轮船,各种物资的调度也也很轻松。所以直接导致了铁路的建设成本下降,经过核算,建造成本约300万两白银,而运营成本约100万两。黄家和李家分别出资20万两,不是他们不想多投,江南的大商家太多,众多商家还纷纷想追加投资。将在后续再扩新的线路,这就是后期工作了。从其中可以看出江南的豪富。
而这种情况在沿海两广福建等地也出现了,甚至湖广地区都搭上两广,要共同修建线路,毕竟东西方向有长江,但是南北方向要入海,就要新开火车线路了,多年的海贸让这些地方都发展起来了。
现在集资修建铁路,对于本地的大商家来说,这可比一般的修路修桥更有吸引力。有了铁路,各种货物运输,人来人往不就更方便了?而他们海贸的收益也会更多。他们早就想到这上面,不然也不会推动朝廷的官员帮他们发言。
所以大庆王朝一股火车线基建的风在万众期待中刮起来了,来得迅猛而又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