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二年,准备就绪的齐王冏肃清藩国内部的敌对势力,广发檄文,号召讨伐司马伦,与成都王颖、河间王颙、长沙王乂一起拥兵数十万开赴京城。”
“这时候司马伦在干什么呢?”
“他将京城戒严,调集卫戍部队出京,封锁消息,控制舆论。天天发假消息,说打了胜仗。”
“那真相究竟如何呢?”
“实际上,胜券在握的是司马冏,京城都快要守不住了。”
“司马伦发布假消息只能愚弄市井小民,帝都高官可不好蒙蔽,尤其是留守京城的禁军武官。”
“司马伦还在犹犹豫豫,下不了决心下一步行动的时候,禁军首领们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大难临头之际,他们决定发动兵变,把司马伦交出去,作为替罪羊。”
“当夜,禁军将领发动政变,孙秀以及司马伦党羽当场死于殿内,司马伦被迫下诏退位归农,司马衷将复位。”
“几天后,禁军打开城门,司马冏率领几十万军队,浩浩荡荡进入京城。司马伦被迫服毒自尽,权力格局再一次洗牌。”
“至此,赵王司马伦三杀。”
“接下来,剩余的五王又将如何继续更为残酷的角逐呢?”
“入京之后的司马冏胡作非为,欺君犯上,气焰日甚一日。这个时候的成都王颖,在智囊团的劝说下,在城外刷好名声。”
“首鼠两端的河间王颙,直接打道回府了。留在京城的只有长沙王乂。”
“长沙王和之前被贾南风坑死的楚王玮,是同母弟。和成都王颖是异母兄弟。”
“这大哥和其他藩王相比算是个异类,别人争权夺利是想篡权夺位,他是真心想匡扶晋室。”
“大权在握的司马冏对这位长沙王特别警惕,把他赶出禁军,防止他在京城横生枝节。”
“这几个司马氏王爷之间的争斗,又是谁再次挑起来的呢?”
“是河间王颙。他采纳了心腹李含进京勤王的三步走计划。”
“第一步借刀杀人。”
“联合司马颖,以勤王名义入京,同时派人秘密潜入京城,散播司马乂即将发动兵变的消息。”
“第二步请君入瓮。”
“等司马冏杀了司马乂,就给他安上迫害皇族血亲的罪名,勤王计划就顺理成章了。”
“第三步过河拆桥。”
“联合司马颖消灭司马冏之后,就把这个空有名望的绣花枕头架空。扶持他做有名无实的摄政,实权则由司马颙把持。”
“司马颙的行动开始,司马冏果然上当,立马着手解决司马乂。”
“这个时候司马乂只有一百多个士兵,双方力量对比颇为悬殊。最后结果如何呢?”
“长沙王乂带着一群禁军追随者,一顿操作猛如虎,将司马冏给反杀了。”
“至此,齐王司马冏四杀。”
“长沙王活下来了,司马颙篡权计划落空,只好又回到封地上。”
“过了一年安生日子,河间王颙再次纠集成都王颖拥兵上京,又开始搞事情。”
“太安二年夏末,两路叛军包围京城。司马乂一开始还想写信感化兄弟,但是权欲熏心的司马颖根本没给他面子。”
“谈不拢,那就只能开打了。”
“叛军兵力雄厚,然而作战不利,屡战屡败。守军力量薄弱,然而上下同心,作战勇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