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有斥候来报,东南方向,二十里外有鲁国军队,正往郱邑赶来。不一会又有斥候来报,鲁国军队后边,不足十里,有郑国军队。军中可见鲁侯、郑伯旗帜,约有兵车五百乘。
齐僖公一听,顿时急火攻心,两眼一黑,接着一阵剧咳。不想鲁侯如此绝情,竟然不顾姻亲之情,亲自率兵救援纪国,不但自己来,还约了郑国一起来!
原来郑与宋不睦,前年时,郑庄公去世,执政上卿祭仲拥立太子忽做了国君,即郑昭公。太子忽的弟弟公子突也想当国君,他的母亲雍姞是宋国人,便跑到宋国求援,承诺事成之后定以重金酬谢。宋国便把祭仲骗到宋国,逼迫祭仲改立公子突。祭仲没有办法,只好照办。郑昭公逃亡到了卫国,公子突即位,即郑厉公。宋国借机向郑国索要财物,胃口大开,郑厉公突不堪重负,于是两国生怨,以至于兵戎相见。鲁国出面协调,宋人却不给鲁国面子,鲁国大怒,于是,鲁、郑联盟,合兵伐宋。正在此时,纪国求援使者赶到,恳求火速救纪。郑厉公今后还要仰仗鲁国与他一起伐宋,如今鲁国有事,也自愿出兵相助。于是,两国兵马日夜兼程,火速赶来。在距郱城南十里之外,安下阵营,鲁军在东,郑军在西,成犄角之势。
齐僖公正在与众大夫、宋卫燕三国领军将领商议如何迎敌,鲁国使者来到军营,递上鲁桓公书信。齐僖公打开一看,上云:“愚婿允拜见外舅麾下:纪侯得罪君侯,不胜惶恐,使婿请罪于君侯。如不允,期于明日辰时,婿当面请罪。”
这鲁桓公名字叫允,娶齐僖公的女儿文姜为夫人,齐僖公就是他的老丈人,并且,齐、鲁世代姻亲,所以称他外舅,而自称为婿。诸侯之间本来就是本家或是亲戚,虽然你争我夺,但温情脉脉的面纱还在,信上说当面请罪,实际上是兵戎相见的意思。
齐僖公看后大怒,也不修回信,只是让使者回报鲁侯,明日相见。
次日,卯时已过,齐军与宋、卫、燕就在鲁、郑军营对面摆下阵势。齐军在东,迎战鲁军。宋卫燕在西,迎战郑军。
两军排好阵势。齐僖公站在战车上,一身甲胄,扬声喊到:“先君太公、周公俱为天子股肱,当年武王赐命:‘世世子孙无相害’,今日以兵戎相见,不知何意?”
鲁桓公站在对面战车上,躬身施礼道:“纪为当今王后之母国,我为天子主婚时,天子有命,一定要维护纪国安宁。王命难违,还请外舅海涵!”
齐僖公道:“齐、鲁唇齿相邻,世为姻亲,你真要置之不顾?”
鲁桓公答道:“姻亲为私,王命为公。以私情废公礼可乎?”
诸儿立于齐僖公身旁,憋不住嚷道:“君父,看我如何教训这厮!”说完,驾战车直奔鲁营。齐僖公亲自击鼓,鲁军也击鼓来迎,两军交锋,你来我往,混战于一起。
从辰时一直厮杀到午时,不分胜负。但毕竟齐、宋、卫、燕军队已经出战十余日,已是疲惫之师,渐渐地露出些下风光景。先是宋、卫、燕不敌郑军,宋、卫、燕尽管拼死奋战,但三国军队配合,终不如郑军行动默契,被郑军打败,逃往郱城。
夷仲年见状,急忙对齐僖公建议,齐军将独木难支,不可能战胜鲁、郑,不如暂时忍下这口气,待日后再战。齐僖公无奈,下令鸣金收兵。正在此时,一辆鲁国战车从眼前掠过,车上武士一箭射来,正射中夷仲年左胸,夷仲年应箭而倒。齐僖公一声惊叫,纵身一跃,跳到夷仲年车上,抱起夷仲年。夷仲年满脸痛楚,恳求道:“君子报仇十年未晚,君兄还是退兵吧!”
齐僖公让齐军撤入郱城,鲁、郑在城外扎营,并不来攻城。齐是大国,兵强马壮,鲁、郑只是救纪而已,并不愿意与齐国多结怨仇。
诸儿、彭生、无知等人都嚷嚷着要出城,再与鲁、郑死战一场,却被齐僖公厉声喝退。他看着巫医给夷仲年处置完箭伤,又嘱咐下人好生侍候,然后,将城中粮食财物全部分给宋、卫、燕三国士卒,亲自向三国领军将领道谢,让他们先行回国去了。第二天早饭过后,齐军也开始回撤。鲁侯、郑伯望着齐军远去,并不下令追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