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拿起仔细看了起来,看完后心中都有些惊讶了,这几个人他都知道,其中高启之前还是他的臣子。
而看了片刻,朱元璋眉头紧皱。
“老大,这几人咱不是不让,只是这几人,除了高启,其余人虽然有本事,但都有些清高了,不务实,重名声,重外表虚华,喜风花雪月,咱对这几人,很不喜。
这几人,一旦让他们去做实事,一个不喜,便会直接不辞而别,归隐一方。
咱知老大你的想法,但除了高启,其他人咱不同意,你若是真的想要招一些能够辅导你的班底,咱可以给你几个人。
吴伯宗、杨自立、吴公达几人都颇为不错,你应该也知道他们,都是去年科举考入,咱可以让他们来你太子府为官。”
这并不是朱元璋看低几人的能力,能力是够,但有的人沾惹了些许前元的风气,而且几乎都比较清高,多数时候只知吟诗作对,若是心情不好了,这些人还能写诗来膈应人。
朱元璋更喜务实做事的人,但这些人,偏偏相反,朱元璋是极为不喜的,别看民间以及当地,几人的名声不小,但朱元璋可真没有想过征辟这些人,唯独高启除外。
高启这人他是知道的,和其他人又不一样,务实,有能力,在意百姓,前年他都准备让这人教授诸王,也就是教导朱樉等人,还给户部右侍郎的职位,结果这人倒好,直接辞官归隐了。
他朱元璋是皇帝,也是要面子的,没有追究高启都算好的了,也没再去想着让高启入朝。
而朱标听着朱元璋的话语也是无奈,他能咋办呢,他看中的人还小,这些人他也知道有点沽名钓誉,就是喜爱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对于治理一方,有点难为人。
但他想不到其他人了,这就是最糟心的。
至于朱元璋说的那几个人,尤其是吴伯宗,朱标更是一脸怪异,这个人本来是在郭翀之下的,朱元璋这人居然以貌取人,让吴伯宗成了状元,朱标是一点都不想说。
朱标沉思许久,如今朱元璋的态度很明确了,他定下的这几人,除了高启,其他人朱元璋摆明了是不会同意的,加上他其实也没有那么想要,朱标在犹豫。
重新拿过纸,让人拿来笔,朱标留下高启与王行两人,将另外三人划掉,随即将郭翀、杨自立,以及姚广孝的名字写了上去。
朱标这个都有些懊恼,姚广孝这个人,他差点就忘了,这人别管什么妖僧不妖僧的,但是其能力是真的不错,这点是可以肯定的。
而且姚广孝与高启可是还有过一段情谊的,那就是前年正月,姚广孝特意来京师拜访高启,高启为其《独庵集》作序,可见两人之间是有一些什么关系在里面的。
朱标都不由得想着,是不是因为高启后面因为玩文字被朱元璋砍了,姚广孝一心劝朱棣造反想要给高启报仇。
虽然朱标没有任何证据,也没有什么可以参考,但丝毫不妨碍他这样想一想。
朱元璋看着朱标改过的名字,同样一阵皱眉,王行他就不说,毕竟朱标已经让步了,把另外三人给去掉了。
姚广孝他不知道是谁,杨自立是他推荐的,但是这个郭翀,又是什么意思?
别人不知道他不喜郭翀,朱标还能不知道?
如今朱标还想把这人弄来太子府,这是想做什么?
朱元璋很清楚这次进入太子府的人将来意味着什么,只要这些人三五年内一直被朱标委以重用,后面进入朝堂后,至少都是一部侍郎的位置,等到朱标继位,这些人就是朱标的心腹,直接会成为至少都是一部尚书的大员。
朱元璋格外看重朱标要招纳的人,因为这些不仅是朱标的心腹,更是可以影响到朱标的人,朱元璋必须要亲自把关。
“老大,要不把郭翀也去掉,换成吴伯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