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子寄存处~】
————————
贞观十三年。
京畿道突发大旱。
五月初始,河水干涸,土地龟裂,烈日暴晒,方圆千里庄稼,尽皆干枯,百姓苦不堪言。
这日,李世民便衣出行,巡视田地。
长孙无忌,魏征,房玄龄随行左右。
举目望去,田地尽皆枯黄。
干涸的土地上还有零零散散百姓,正呆滞的看着田地毫无办法。
李世民面色凝重,沉声道:“诸位爱卿,这次旱情远超往年,可有何良策应对?”
房玄龄摸了摸胡须,沉思道:
“回禀陛下,我们国库目前粮食根本不足维系,各地州府的粮库也不容乐观。恐怕这次又得靠世家协助了。”
李世民面露不悦。
“呵,靠他们?这些老家伙,吃人还不吐骨头。咱们又要被他们牵着鼻子走吗?”
众人面面相觑,一时不知如何作答。
沉默片刻,长孙无忌躬身回道:
“禀陛下,此次旱情,远超往年。如果是普通旱情,江南道等地,或许还能补救,但是这次根据汇报上的情况,恐怕...只能...听天由命....”
长孙无忌没有继续说下去,但已经不言而喻。
以往一道有难,八方皆可支援,可前提也是在能力之内。
众人不是没想过,继续按照往年救灾办法,从各地州府道衙以及世家借粮来缓解。
但经过核算,补救的粮食远远不够喂养整个京畿道。
尤其是世家,借一点粮食,就要拿出等价甚至超额的东西去兑换,朝廷因此颇受掣肘。
况且整个大唐,向来都是缺粮厉害,举全国之力去保京畿道百姓,不仅不现实更办不到。
李世民低头看了看周边田地,又四处远望,微微叹息。
“不知道何时才会降雨。”
“倘若一直不下雨,那么今年京畿道恐怕就真要颗粒无收了。”
“到时候,百姓们的日子....”
李世民话还没说完,忽然发现远处似乎有几十人还在劳作。
李世民神情凝滞,诧异道:“嗯?他们在...播种?!!”
众人循声望去,远处的确有几十个身影,正在来来回回忙碌,似乎并没有受到旱情半分影响。
众人也纷纷面露诧异,远望疑惑道:
“好像...的确是在播种...”
“这个时候,居然还在播种...这些人是怎么想的?”
李世民面露不悦,不怒自威,沉声道:“这是谁家的地?”
“这干巴巴的土地,一点水分都没有,这般播种下去,不仅不会长出庄稼,种子都被白白糟蹋了!”
“给朕速速查来,这是谁家的地!”
大唐现在已是贞观十三年,虽说已经步入盛世。
然而粮食之重要,仍旧一如既往。
今岁大旱,之前秧苗皆死,连带着种子都显得珍贵许多。
别说是李世民,在场的几位大臣,无一不是面露疑惑。
此时种下,能长庄稼?
现在这般光景,还浪费,莫不是傻子?
望着远处田地,魏征微微凝思,沉声附和道:
“回禀陛下,这好像是历城县公家的。”
去年翼国公旧疾复发,不治而亡,留下一子名为秦怀道,降两等继承爵位,历城县公。
虽然秦家封地在山东历城,但长安附近,也有几百亩地。
“哦?”李世民微微皱眉。
“走,跟朕一起去看看!”
李世民语气不容置疑,领着一群人向远处那片田地走去。
李世民三步并两步,不多时便来到那几十个忙碌的庄户面前。
“劳烦几位老人家,请问这里是谁家的田地?”
“怎么在此播种?”
李世民非常客气,没有任何帝王架子。
在整个大唐,即使是帝王,也有尊重老人的优良品质。
只是单单这番小小举动,就让身旁几位大臣敬佩不已,纷纷暗自赞叹。
闻言,正在播种的一位老庄户,停下手中农活,拍了拍手,小心翼翼望着眼前这几人。
见他们一个个都面色红润,衣着谈吐非常得体,尤其上前询问的这位,更有一种大人物的气势。
虽然他不认识什么大人物,但也曾见过翼国公。
眼前这几人气势,绝不输曾经的翼国公。
甚至眼前搭话之人的气势远在翼国公之上。
自然心中不敢怠慢。
躬身笑道:“几位有所不知,这方圆百亩,都是秦县公的田地。”
果然是秦家的田地。
已经封做郑国公的魏征,向来对这种浪费行为甚为反感,皱眉问道:“老人家,尔等难道不知,现在种地,不会长出庄稼,会浪费种子。”
老庄户颇为无奈,微微叹息道:“道理是这么个道理...只是...”
“哎,秦县公吩咐,我们也不得不从。”
“呵,简直胡闹!请问老人家,秦怀道在哪?”魏征神情愈发凝重,面色阴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