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中文

最新网址:www.paowxw.com
字:
关灯护眼
泡泡中文 > 篮球梦之挥手之间 > 第五十八章 香港庙街

第五十八章 香港庙街

大声发毕恭毕敬的给荣哥倒了酒,随后抽着荣哥给点燃的香烟后问道:“小兄弟,怎么样?我大声发的炒饭,在庙街那可是响当当的。”李明一边摇着大拇指,一边吞咽着最后一口炒饭。然后说道:“老板,过几天我女朋友来香港,我们还来吃。”大声发开心的表示欢迎。随后,大声发回应着李明关于庙街的问题。

在大声发记忆里,庙街的过去并不是这样。大声发在庙街开档已经十几年,算是整条街上有资历的“老街坊”之一。他告诉李明,庙街最热闹的时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的货品都是本港小作坊生产,本地拿货,本地销售,价格非常便宜,而来来往往的客人,则以香港人为主。“那时候的庙街,还不是一个旅游景点,就是街坊平时买东西的地方。”

通过大声发的介绍,李明了解到庙街的“平民味”,使得其极富香港地域色彩。李明心想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不少港片会在庙街取景:《古惑仔之庙街十二少》、《食神》、《庙街故事》、《庙街十三妹》这些内地观众耳熟能详的电影,都以庙街为背景地。

在庙街混迹过的荣哥看来,庙街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讲香港发展的老电影。

包括庙街在内的油尖旺区,是九龙半岛最早开发的地区。荣哥介绍,“庙街”得名于一座供奉妈祖的天后庙。荣哥年轻时,听社团里的叔父们说,在四十年代的时候,九龙天后庙一带还没有填海造陆,如今的庙街不远处便是海湾,很多渔船会来这里避风。久而久之,九龙“避风塘”便声名鹊起。因为渔船众多,一些小贩便在天后庙前摆摊出售杂货商品,当货物需求量增多,市场增大后,零星的地摊连成片,天后庙前便形成了市集,“庙街”之名便由之而来。

六十年代的越南战争期间,一些美军会在香港登岸休整。手头阔绰的军官会选择去对面的湾仔消费,而普通士兵则更愿意在消费低廉的庙街流连。庙街的产能因此被刺激,一些本港的家庭作坊,会依据西方人的身高体形,生产出牛仔裤、衬衣,然后送到庙街出售。这是“香江奇迹”起飞的年代。维多利亚港两岸的港岛和九龙,一幢幢唐楼内,家庭作坊彻夜不息,运货的车就在楼下等着。荣哥记得,自家最早也是开制衣作坊,父母在家里生产,自己和几个兄弟姐妹推着成衣,到庙街出售。

荣哥介绍,庙街从四十年代初现,五十年代成型,主力游客已经更新过好几代。七十年代,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庙街市面上开始出现大量日本游客;八十年代,来自韩国、中国台湾等地的客人开始涌现。而进入九十年代,尤其是临近回归这几年,内地游客越来越多,不少档口的摊主都开始学习普通话,并将注意力转移到内地市场。

“当时家里卖的牛仔裤,都是香港出样式,然后送到东莞去加工的。后来我发现送货要比做衣服挣钱多了,于是就开始跑运输咯。”荣哥告诉李明,随着香港的产业升级,加上成本上涨等原因,本地的制造业大部分都北上转移到了广东,“价格低,质量好,没理由不去嘛”。不少档口的摊主也表示,自己的主要进货渠道来自内地。来自广东各地工厂的产品,在庙街汇聚,然后再售往世界各地。四百米长的庙街,正是粤港经济紧密联系的缩影。

如今的庙街,一个车位大小的档口,租金约九千港币,加上租用附近唐楼的仓库费用,每天的房租成本约300港元。靠着一个卖牛仔裤的档口,荣哥的父母养活了一大家。如今,他的最小的弟弟已经在本港读大学。

大声发这时接荣哥的话茬说道:“喏,看那边的四眼仔。”听大声发介绍,四眼仔没有经历过“一人摆摊养活全家”的时代。身材高大、皮肤黝黑的他,三年前来到庙街做生意,出售一些香港旅游纪念品。在这之前,他是名公司设计师,后来被裁员了。失业的他做过搬运工,开过货车。选择庙街,主要是因为“可以自己做老板,收工时间自己说了算。”大陆逐渐面向香港人开放以后,对庙街的影响不小,本地客人逐渐消失,来自内地和国外的游客增加,庙街从原本出售日用百货的杂货一条街,演变为出售旅游纪念品的“景区”。

四眼仔听到大声发在谈论自己,于是朗声道:“生意也要做嘛!”只见四眼仔摊开一幅画布,开始用水粉涂色。在庙街,四眼仔的档口是独一无二的,现场作画销售,主题是香港的特色地标,例如太平山、九龙城。四眼仔曾经是一名广告画家,在港岛长大。在印刷技术尚不发达的年代,街头广告和电影海报,都需要人工手绘。如今,四眼仔和几个之前共事过的同事一起转战庙街,一幅50公分见方的水粉画,售价只要100港元。

这时,有名印度客人前来询问一张佛像的价格,四眼仔立马用英语介绍。几个回合下来,客人还是摆摆手走了。四眼仔记得,每年的5月到10月,原本应该是庙街的旺季,“人挤人,每个人双手都拿满了袋子。”回归庆祝期间,港铁会出于安全考虑严管了一部分地铁站,这让紧挨着佐敦站的庙街受损不小。

客人稀少的时候,大声发就一个人坐在餐桌看报纸。在庙街十几年,他见证过很多“造富神话”,比如旁边开档的某某,因为认准了某一种商品,不断加大产量,一下子致富;也见过有人挣了钱便拿去赌,欠下高利贷,不得不连夜“跑路”。

庙街,从来不缺挑战和故事,但现在,传承似乎成了一个问题。

大声发的女儿马上就要考大学,对在夜市炒菜没有什么兴趣。“随她去了,她喜欢做什么就去做。”庙街十几年,他对这里的一切都那么熟悉,也正因为此,大声发很担心自己变成最后一代“庙街人”。

相反,荣哥对庙街的未来则充满了希望。如今的他,正准备在广州注册自己的旅游公司,以后他就专门带游客来香港,来庙街。荣哥特别希望将来可以领导庙街从一个传统的市集,范真诚香港最有特色的购物、餐饮地标。在大声发看来,走过那么多年风风雨雨的庙街,是香港精神的最好写照,“勤劳拼搏,靠双手讨生活”。

“Inside or outside? ok!”两分钟的时间,辉仔又“搞定”两个客人;四眼仔的画档内,两名身姿挺拔的内地游客一下子买走了四幅水粉画。

佐敦道路口的牌楼亮起灯,正中间“庙街”两个字下,一幅楹联写着“庙显中华传统文化,街现香港创新精神”。往外看,双层巴士来往穿梭;向里走,市声喧哗。又是一个不夜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谈情说案:上司他对我蓄谋已久一人:融合黄猿,哪都通摆烂之王成为令迦后,美利花拉着我去结婚天黑了叫你别回头遮天:每月概念神技,加入聊天群火影:我博人倒反天罡遇到梦丑妃逆袭:战神王爷宠疯了网王:人在立海,傲然于世界之巅斗罗:这个大筒木有点超模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