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这样的一个夜晚对杨天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他不但要负责整个队伍的安危,还要制定夜晚露宿的地点,检测任务的安排,数据归纳整理,以及后续数据的研判,报告结果的汇报。山风刺骨,夜色幽暗,面对着空旷的山谷,他这个在野外历练了二十余载的中年汉子也不禁打起寒颤。
每个人都带着防毒面具,虽然配备了耳蜗通话器,但是这里似乎有电流干扰信号,通话时断时续。杨天剑嘱咐众人相互跟紧,行进半小时左右短暂休息,同时清点人数。一路上,所幸的是没有检测到任何毒气,也没有出现任何异常情况。
根据法特的描述,大概再徒步行进四十分钟就可以到达塌陷区域中心位置,那里是小组这次进入的目的地,所有的最终监测数据和结果也会在四十八小时后形成报告。
无人机已经携带探照灯向宿营地放飞过去,挖掘机和物资车离队伍也不远,每个人都独自背负一个野外生存包,大家在一片平坦地暂时休息,等待无人机反馈的影像。
杨天剑和几位检测工程师确认了最新数据,一切正常。虽然间断有几次轻微的余震,这也是正常情况。如果到了塌陷中心的宿营地,检测没有异常,去掉防毒面具和防护服,就可以好好吃个晚餐,放松休息一夜。
但是,还是发生了意外。无人机飞行中传回的画面越来越模糊,最后在塌陷区中心徘徊下降的过程中居然丢失了信号。
这片区域,首先排除大型野外动物夜间活动。没有次生坍塌和有害气体发生,露营地应该是安全地。水和食物携带足够所有成员三天用量,除了个别人员,明天这个时候大部队应该在MY县集中汇合。
发电机,蓄电池,野外帐篷,睡袋,探照灯,还有其它必备的一些物资,估计随着挖掘机和铲车的开路,两个小时就能供应过来。
杨天剑再次清点完人数,就让法特继续带领队伍前进。空气中尘埃浓度在行进中逐步上升,石墨和玉石颗粒含量也在增加,头灯照射的穿透力不断减弱,到露营地附近居然看不清地面了。
无人机和携带的探照灯这一路走来也没有找到。杨天剑让队伍停留下来准备驻扎,法特以驻扎地为中心五百米圆周范围内查找无人机和巡查异常状况。由于头灯几乎起不了光照作用了,队伍随身携带的三盏射灯分配给法特一盏,另外两盏架设到营地准备扎帐篷和安置测量仪器。
这里的气温已经到了零下十二度,海拔显示一三四五米。队伍野外驻扎经验丰富,大概半小时就搭建好了两个帐篷。驻地的监测数据也出来了,空气中除了粉尘浓度依然偏高,并没有检测到其它有害气体。队员们摘下防毒面罩,更换上轻便的口罩,大家放松了心情,轻松的说笑着,准备简便的晚餐。
一切都比预想的结果还要好。矿场既没有再次坍塌的可能性,也没有发现次生灾害。之前,矿上组织的有序疏散和紧急撤离,没有发生任何伤亡,这些足以说明矿场的管理和运营体系合理完善。
杨天剑吃着自热米饭,等着向导法特的返回,他出去快一个小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