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国:“《百年孤独》这一本书用太笼统的方式应该是看不明白的这本书有无数个主角,能说出一些名字已经算是能把《百年孤独》看明白的人。”
“我也是最近才看这一本书大哥给你一阵子回来,带来了一个懂英语的人我委托他翻译了一下,现在还记得里面大概的内容。”
《百年孤独》人名的不断重复,主要是因为家族的历史,民族的历史不断在循环重复的不仅仅是书里面,也是一整个拉丁美洲。
可以说这种不断的循环和重复是很有阅读门槛的,劝退了很大一批人,反复阅读中也可以从中找到这一本书里面的规律。
一件事物无论重复多少次都总归会有不同的地方,更何况那本身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是人那就有不同的个性,这就需要读者多思考,才能把里面的脉络梳理出来,有人真正意义上面的体会到文字的力量!
主编点了点头:“只可惜杂志社的译本最近都没空,我怕是看不到这样的剧本了,而且不能够批量,主要是大陆另一头他们的版权不授权咱们这边。”
“恐怕改编也没法投放到市场上面,版权本身就不够干净,哪怕我们想看也看不了,你还能够联系到那位译者吗?”
“我愿意出一辆自行车和一台老旧手表再加上二百块钱来作为聘用费,聘请他写一本《百年孤独》的抄本。”
主编虽然没有直接看过百年孤独,但是有通过一些渠道了解过里面的一些内容,没有了解过内容的时候还没什么感兴趣。
了解过《百年孤独》的时候就越发想要亲眼目睹一下里面那些内容,但是上面的英语却成了一道门槛。
最主要的还是里面的独特文化,你要是点进去你就会发现一个名字,祖祖辈辈都在用,读到后面心里头就会产生疑问这个人到底是谁呀?
李卫国:“我可以试试帮你联系一下,那位同志现在好像很缺钱的样子,翻译一整本《百年孤独》二百块钱再加上自行车有点低。”
“这个价格要是再高一点的话,他应该就能够接受,毕竟《百年孤独》可是一本长篇小说,译者的价格比正常写文低一点,但也不会低到这么夸张。”
“那就三百块钱《百年孤独》就二十万字,哪怕他只要翻译前头的内容或者缩减一点也够用,找到了来杂志社联系我。”
“走了,杂志社还有事情要处理。”
主编喝了一口茶,拿出随身携带的旱烟吸了一口,吐出一口带有巧克力味的烟圈,骑着自行车离开了百顺胡同。
李卫国把四合院的门关上,感觉自己又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市场,目前现在外国文学作品在国内很少,只有谨慎的基本主要是这方面的译者数量不够。
自己的文章得写,翻译的文章也可以弄一些,主要写那些不能翻译的,特供给需要的作者,《北平文艺》现在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
而且他这边生意只要能做得好,以后主编就是一个活着的广告,会有源源不断的三百块钱自行车和收音机。
他翻译文章费劲吗?
根本不费劲!成品实在太多了,而且还分做好几个版本,他所需要的只是将文章抄下来,然后给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