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一年开始,八所港将迎来建港以来最鼎盛的一段时期,每天都有不少大小船舶停靠八所港,还有不少万吨级外籍货轮停靠码头。可是运输条件、运力水平仍然低下并且装运技术也不高,轮船接连停泊几日也很常见。
母亲所在的福利科,与港口作业区只有一墙之隔,是福利科的办公地点之一。小时候的我体弱多病,经常跟随母亲上班。在这里有堆积如山的煤炭粉,堆放着成堆的钢铁大部件,这些零部件大多有规整的几何形状,堆到临时仓库棚顶,放眼望去相当壮观;这里还有很多废弃的机器零件,柴油痕迹斑斑。那时的码头作业区里的监管非常严格,只要踏入作业区的任何非单位职工都会被豪不客气地请出大门。
我一旦病况稍微有点好转,孩子的天性根本就关不住,我就在四周爬上爬下的玩耍;很快,自己身上的衣裤就油污漆黑了。我就被母亲拎到门岗卫的值班室待着,老老实实地呆在门岗卫的桌子上,要么看小人书、写作业,要么就用剪刀剪开成版的公仔牌。
在这里一眼就能见到停靠的巨轮,可以听到龙门吊吊装货物的机械声响,嗅到铲车、叉车开动的轰鸣声和飘来的柴油味道。在这里,看到金发碧眼的外国人次数,要比之前我们在马路上摆小人书摊见到外国人的次数要更多。
每当这些高大、健硕的外国人三三两两出现在大街上,总能聚焦人们的目光,大家新奇得就像看动物般地上下审视他们。
往来于县域国道至八所港之间,为数不多的暗墨绿色解放牌汽车,油毡布覆盖满载货物的车顶,疾驰在主干道上;除了车辆意外熄火,它们好像从来都停不下来。一些外国水手会在镇圩转悠,购买生活必需品。小姨说这些外国人叽里呱啦也听不懂在讲什么,售卖全靠手势比划,他们采购最多的物品是肥皂、香皂还有罐头。
别看八所镇面积不大,那个年代里时兴的东西可一样没落下。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各种新思潮回归、新创意复苏,前进的动力十分强劲。我更愿意把八十年代描述为百花齐放的年代,敢想敢干。要说比城市建设更加出彩的,那无疑就是八十年代里的服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