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只能尽快做出决定,与秦军决一死战。如果这一战我们不能取胜,那我们就应该与王子您一起向北逃往燕国或赵国,联合其他诸侯国,共同讨伐那个伪君主,以此来安定我们的国家。”
成峤听后,点了点头,对樊於期说:
“将军一定要小心行事。”
樊於期回到军营后,不久就收到了哨兵的报告,说秦王新派遣的将军辛胜已经到达,并前来挑战。樊於期听后,轻蔑地笑道:
“这只是一个无名小卒,我先去把他解决了。”
于是,他率领军队打开营门,出营迎战辛胜。两军交战了几个回合后,辛胜故意示弱,率军撤退。樊於期见状,便仗着自己的勇猛,率军追击。然而,当他追了大约五里路时,桓齮和王贲两路伏兵突然从两侧杀出,将樊於期的军队团团围住。经过一番激战,樊於期的军队大败。樊於期急忙率军撤退,但回到城下时,发现王翦的军队已经布满了城下,将城池团团围住。面对这种绝境,樊於期大显神威,他亲自率军拼死突围,终于杀开一条血路,冲入城中。城中的守军也及时打开城门接应他们入城。然而,王翦并没有放弃攻城,他立即合兵围城,对城池展开了更加猛烈的攻击。为了保卫城池和长安君成峤,樊於期亲自巡城防守,昼夜不息地指挥战斗。他深知这场战斗的重要性,因此不敢有丝毫懈怠。在他的带领下,城中的守军也士气高昂,誓死抵抗秦军的进攻。
在城中,杨端和眼见局势岌岌可危,便趁着夜色秘密求见长安君成峤,声称有重要机密事情需要面谈。成峤一看是往日自己门下的宾客杨端和,便欣然应允,将他唤入内室。杨端和请求屏退左右侍从,然后低声对成峤说:
“秦国的强大,您是心知肚明的。即便六国联合起来都难以战胜它,您却打算仅凭一座孤城来与之抗衡,这实在是毫无胜算,必将遭遇不幸。”
成峤听后,面露难色,解释道:
“其实,这并非我的初衷。是樊於期告诉我,现在的秦王并非先王所出,是他怂恿我这么做。但我现在也后悔莫及了。”
杨端和叹了口气,继续说道:
“樊於期只凭个人之勇,不顾及大局的成败,想要让您去做这种侥幸之事。我们已经向各郡县发出檄文,但却没有人响应我们。而王翦将军的军队正紧紧围攻着我们,一旦城破,您又该如何保全自己呢?”
成峤听后更加焦虑不安,他急切地问道:
“那我该怎么办?我想逃到燕国或赵国去,联合其他诸侯国共同对抗秦国,您认为这个主意可行吗?”
杨端和劝诫成峤说:
“关于联合六国共同对抗秦国的事情,赵肃侯、齐湣王、魏国的信陵君、楚国的春申君等人都曾尝试过,但每次都是刚刚联合不久就又解散了,这足以说明这样的联合是不可行的。六国之中,哪一个国家不畏惧秦国的强大呢?如果您逃到其他国家去,秦国只要派遣一个使者去责问,那些国家为了自保,很可能会将您绑起来献给秦国,您又怎么能期望活命呢?”
成峤听后,心中焦急万分,他连忙问杨端和:
“那您认为我现在应该怎么办才好?”
杨端和回答道:
“王翦将军也了解到您是受了樊於期的蛊惑才走上这条路的。他特地写了一封密信给我,托我转交给您。”
说着,杨端和将信递给了成峤。成峤接过信,急忙拆开来看。信中大致内容是:
“您身为先王的亲弟弟,地位尊贵,被封为侯爵,本应安享荣华富贵,为何却要听信那些无根据的言论,去做这种危险且不可预测的事情呢?您这样做只会自取灭亡,难道不感到可惜吗?这次起事的罪魁祸首是樊於期,如果您能斩杀他的首级,献到军前,并束手归降认罪,我必定会向秦王保奏,请求他宽恕您的罪行。但如果您犹豫不决,错过了这个机会,将来恐怕会后悔莫及啊!”
成峤看完信后,眼中含泪,感慨地说:
“樊将军是个忠诚正直的人,我怎能忍心杀他呢?”
杨端和听后,深深地叹了口气,说道:
“您这就是所谓的妇人之仁啊!如果您不能听从我的建议,那么我也只能辞去职务,离开您了。”
成峤连忙拉住杨端和,恳求道:
“请您暂且留下,作为我的伴侣和助手,不要离开我。您所说的话,我会认真考虑的,只是请给我一些时间,让我从容地再想一想。”
杨端和见成峤态度诚恳,便点了点头,但还是有些不放心地叮嘱道:
“希望您能保守秘密,不要将我所说的话泄露出去。”
成峤连忙点头答应,表示一定会严守秘密。
次日清晨,樊於期驾车急匆匆地来见成峤,他神色凝重地说:
“秦军势如破竹,城中人心惶惶,这座城池恐怕早晚会失守。我愿意陪同王子您一起逃到燕国或赵国,再从长计议。”
成峤听后,面露难色,他忧虑地回应道:
“我的宗族亲人都在咸阳,如果我现在逃到其他国家,他们会接纳我们吗?我对此深感担忧。”
樊於期坚定地回答:
“各国都饱受秦国的暴政之苦,他们怎么会不接纳我们呢?王子您无需太过忧虑。”
两人正交谈间,外面突然传来紧急报告:
“秦军已经逼近南门,要求决战!”
樊於期见状,焦急地催促成峤:
“王子,现在不走,以后就更难脱身了!请您尽快做决定吧!”
然而,成峤却犹豫不决,迟迟拿不定主意。无奈之下,樊於期只好拿起武器,驾车独自冲出南门,再次与秦军展开了激战。此时,杨端和劝成峤登上城楼观战。在城楼上,成峤目睹了樊於期与秦军的激烈交战。樊於期虽然英勇奋战,但秦军的攻势却越来越猛,他渐渐感到力不从心,最终被迫败退回城下。他高声呼喊:
“快开门!让我进去!”
然而,就在此时,杨端和却手持宝剑,站在成峤身旁,厉声宣布:
“长安君已经决定全城归降!樊将军,您请自便吧!有谁敢擅自开门,格杀勿论!”
说着,他从袖中取出一面白旗,上面赫然写着一个大大的“降”字。城楼上的士兵都是杨端和的亲戚,他们立刻按照他的指示将降旗竖起。这一切发生得太快,成峤根本来不及阻止,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降旗升起,自己则只能默默地流泪。樊於期看到这一幕,不禁叹了口气,他失望地摇了摇头,说道:
“看来这个年轻人确实不值得我辅佐啊!”
秦国的军队将樊於期重重包围,但由于秦王的命令,他们希望活捉樊於期,因此士兵们没有放冷箭。樊於期勇猛异常,他奋力杀出一条血路,朝着燕国的方向逃去。尽管王翦将军全力追赶,但最终还是未能追上樊於期。与此同时,杨端和却背叛了成峤,他命令成峤打开城门,让秦军顺利入城。随后,杨端和将成峤囚禁在公馆之中,并派遣辛胜前往咸阳向秦王报告胜利的消息,同时请示如何处置成峤这位长安君。秦太后得知此事后,心痛不已。她脱下自己的发簪,以此作为象征,代替成峤向秦王请罪,恳求秦王能够赦免成峤的死罪。她甚至还请求吕不韦为她说话,希望能说服秦王改变主意。然而,秦王政却异常愤怒。他认为如果不严惩这些反贼,那么他的亲骨肉都可能会心生叛意。于是,他派遣使者前往屯留,命令王翦立即将成峤枭首示众。同时,所有跟随成峤的军吏也都被斩首示众。此外,秦王还下令将屯留城中的百姓全部迁移到临洮地区。为了捉拿樊於期,秦王悬赏重金,表示如果有人能够擒获并献上樊於期,将赏赐五座城池。使者到达屯留后,宣读了秦王的命令。成峤在公馆中听到自己无法获得赦免的消息后,绝望之下自缢身亡。然而,王翦仍然按照秦王的命令,将他的首级砍下并悬挂在城门之上。此次事件导致数万名军吏被杀,屯留城中的百姓也被全部迁徙,城中变得空无一人。这就是秦王政七年发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