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一年四月五日,农历三月初一,清明节。
终南山,吴中生路途停留时间最长的一站。一路上吴中生风餐露宿,有店住店,有吃就吃,偶尔遇到野物也打一打牙祭,祭了五脏庙。正月初十吴中生和师父商量出门云游增加阅历一事。师父建议吴中生步行游历,吴中生欣然接受。并选择了最终目的地,新江和田,主要目标和田玉。
上次受伤,吸收了精品和田玉子冈玉牌,事后吴中生又买到几块和田玉,但都没有作用。所以有了游和田想法,就是希望亲自找到几块精品玉石试一试对自己有没有帮助。
终南山主峰峰顶,迎着朝阳,吴中生不禁想起那个传说。
当年函谷关总兵尹喜远眺日出望东方,紫气浩荡八千里“日出东方,紫气东来”;老子骑青牛而至,于是便拜老子为师,辞官追随老子,不几日来到将军山下,只见此处祥云缭绕,四季如春,溪流纵横,鱼翔浅底,百鸟争鸣,龙飞凤舞,牡丹竞放,泉水叮咚,真乃世外桃源,后老子与尹喜结草阿福泉。老子于南山不老松下讲经,传道。楼观台炼丹,铸南山铁案,享南山之寿,是谓道教之祖庭,天下第一福地也。
站在峰顶吴中生极目远望,只见山势雄伟,地形险峻,自然环境优美,山风吹动松涛阵阵,远处峰顶白云缭绕,间或间一两声清脆鸟鸣在山谷回荡。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怪不得吸引了众多道教修行者在此修炼。
据历史上,许多着名的道教人物都曾在终南山活动或修行,如老子、尹喜、钟离权、吕洞宾等。这些道教人物的存在和活动,为终南山增添了浓厚的宗教氛围和文化底蕴。
终南山的道教文化传统源远流长,对中国道教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终南山在道教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不仅是道教信仰的重要象征,也是道教文化的重要载体。它见证了道教的发展历程,对道教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站在峰顶的吴中生,心中涌起一股无法言喻的寂寥之感。他俯瞰着眼前壮丽无比的风景,心中却充满了无尽的感慨。这里曾经是道教的祖庭,承载着无数先人们的智慧与修行之道。然而,如今的此地已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只剩下一片空旷的风景。
那些曾经热闹非凡的修练道场也变得冷冷清清,只有寥寥无几的几个平凡道士留守在此。这些道士们年纪要么老迈,要么年幼,他们对于道经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前人的阐释之上,并没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吴中生与他们交谈时,发现他们只是机械地重复着先人的话语,对于真正的道义并无深刻的领悟。这让他感到十分失望,因为道教的精髓在于个人的体悟与实践,而非简单的传承。
面对如此局面,吴中生不禁陷入沉思。他意识到道教的发展已经陷入了困境,需要有更多有识之士挺身而出,重新审视和探索道教的真谛。
此时吴中生不禁心中生起一股豪情,大步向山下走去。
吴中生一路走,一路行医治病。这一日行至gs省pl市一个小山村,吴中生摇着虎铃撑着医幡走进村庄。
在村口一个破败的篱笆小院门口,吴中生停下脚步,高声叫道:“里面有人吗?行路人讨口水喝。"
“哎呀"一声堂屋的门开了,一个白发老太太拄着拐,佝偻着腰迈岀屋门,慢慢的挪到大门口,打量着吴中生。
“后生,进来吧!"看着吴中生风尘仆仆的憨厚样子,老太太放下戒心,打开了柴门往里让着吴中生。
吴中生现在的形象确实有些不大好。今年西北天旱,一这gs境地,越往西行,旱的越厉害,以至于他想找个河流小溪洗漱一番的打算都落了空,一路上的饮水都是问老乡讨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