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日后。
含元殿内。
“回禀天后娘娘,关中赈灾尚未取得成效,仍然缺少大量的粮食……山南和关中逃难的难民实在是太多了,现在一股脑涌进长安,衙门储备的粮食根本不够,各衙门告急……”
中书侍郎李义琰沉声道。
殿内气氛有些沉重。
武皇后扫了一眼面前的臣子。
今日并非常规朝会,而是她将朝中重臣叫来商议有关赈灾的事情,所以人数不多,也并非正式场合。
武皇后凤眸微眯,缓缓道:“关于赈灾的事情,本宫有一个想法……”
她的话落下,众人神色一振,纷纷看向这位武皇后。
武皇后唇角上扬。
“太平前几日到宫里来告诉本宫,公主府正在赈灾,接济了不少难民。”
“本宫以为,何不以皇室勋贵、朝廷官员为首,联合长安中的富户士绅,倡导他们捐款救灾。如此一来,便能够减轻一些赈灾的压力。”
这话落下,众人面面相觑。
让朝廷官员、勋贵领头捐款?
众人心里有一些微妙。
这样的想法他们不是想不出来,只是这不等同于从他们身上割肉吗?
谁又愿意这样白白地将自己的米、粮、钱捐出去给那些难民?
不过武皇后话中的意思明明白白地摆在这儿了,连公主都冲在最前面,不惜代价的赈灾,他们这些官员又如何能够躲在后面?
这位天后娘娘是故意提起太平公主的事情,想要把他们全都拉上船。
众人神色微妙,均是沉默不语。
武皇后也不着急,只是似笑非笑的看着众人。
就在这时,一个官员站了出来,朝着武皇后拱手道:“关于公主殿下赈灾一事,微臣这几日收到一些消息,正要向天后娘娘禀报。”
武皇后凤眸眯起。
站出来的此人正是御史台御史大夫来济。
来济此人在太宗时就已经担任吏部的重要官职,十几年前就当过中书令,还当过前任太子李弘的太子詹事,进爵南阳县侯。
到如今虽然年老,但是资历颇高,身入清流,当了御史台的御史大夫,监察百官。
当然,这不是天后娘娘对他印象深刻的原因。
而是因为李治当初准备立武皇后的时候,来济极力劝谏,谏言皇帝不要让武氏当皇后。
所以直到如今,武皇后对这位老臣印象极其深刻。
自李治病重,她掌权之后,来济也时常劝谏李治,限制她的权利,还经常反驳她的决策。
如今这位老臣又一次站了出来,武皇后当然不认为他是来讲什么好消息的。
武皇后沉吟片刻,缓缓道:“来卿,你说吧。”
来济面色凛然,拱手道:“关中与山南道二十六处的难民大肆涌入长安,其中不少大户人家慷慨解囊,广施善粥以救济那些难民。”
“其中以太平公主殿下的公主府的名声最为响亮,然而......却不是因为公主府慷慨大方,而是公主府的公主家令杨易将沙子掺在了米粥之中,用沙子替代部分粮食来充当数量,早已经弄得民间怨声载道。”
“微臣本不愿意理会这民间之事,但是微臣又一想,此事事关公主殿下的声名,有关皇室颜面,却是不得不拿出来禀报天后娘娘。”
他的话落下,整个殿内瞬间安静下来。
不少官员有些愕然地看来济。
他们万万没想到,作为御史大夫居然跟武皇后正面硬刚。
武皇后刚刚才拿太平公主举过例子,号召大家一起捐款赈灾,现在这位老臣就立刻指责公主府拿掺了沙子的米粥来赈灾,不可谓不大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