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大雨过后,绿色的群山间云飘雾绕,几声鹤鸣清脆而悠远的响起,一只白鹤从山中飞出,在绿色的溪水边掠过,停在一排竹筏上。
山上的云雾与山下一块巨大湖泊的水雾相连,腾挪旋转间,忽散忽聚,忽升忽流。
五百多年前,一群人领受王命,受封为侯,依靠《书》的指示,来到山下靠近湖边的坝子。
《书》载:有山为苍山,十九峰十八溪。山下有大湖,酷似人耳,故名洱海。
洱海有神,名兰章,神形为湖底一块白石。
在每年四月十二日,以鲜花和珪璧祭祀。
于是这群人在湖里寻了三天,终于找到白石,立庙供奉起来,
然后在坝子上疏通沼泽,修建沟渠和堤坝,开垦田地。上山伐木,建立村庄与城寨,用筏子到湖里捕鱼,一代代的繁衍下来。
此时一位老农牵着水牛,从坝子的一个村子走出来,慢慢悠悠的行走在横穿整个坝子的道路上,突然远远的看到三十几个人从云雾里钻出来,从南方迎面而来,这些人腰上都跨着大刀,老农吓了一跳,连忙吆喝着把水牛牵到道路旁边的田里。
等这些人走近后,余光看到这些人戴着的斗笠和身上披的蓑衣都还滴着水滴,牵着五匹一米高的矮马,背负着沉甸甸的竹筐。
这种生活在西南山地的矮马,因为性情灵敏而温驯,善于爬山,适于山地驮运,是云地这多山地带最重要的交通工具。
城邑建在山脚下,一道五米高的石墙,把一块台地和一部分平地都围进去,平地是国人居住的外城,台地上是内城宫殿。
队伍穿过城门,两侧是工匠的住宅和工坊,其他人把矮马牵到府库,几位小臣连忙接下称重,在木牌上记下数量。
等他们清点完毕,队伍在领头人的一声令下,各自散开,回到家中。
而领头人则卸下斗笠和蓑衣,通过长长的台阶来到内城门,侍卫一见到他就放行。
在一寺人的带领下,穿过廊道,来到一座矗立在台地前的宫殿。
一人站在宫殿前的空地边缘,前方的外城,田地,湖泊和山脉一览无余。
领头人拜首道:“臣文和,参见君上!”
这人转过身来,是个面白无须的年轻人,穿着白色长袍,头发束起,用一根玉簪固定,腰带悬着白红绿三色玉石配以红蓝绿宝石的挂坠。
正是洱海之神的主祭人,附近百里土地的拥有者,国人隶民的国君,传承至今已是第二十七代的苍侯。
苍侯祖上为妘姓,后改为云,以章为氏。
此时带着温和的笑意,抬手道:“文卿快快请起,这一趟辛苦了。”
文和是位三十几岁的中年人,起身后,恭敬道:“为君主劳,是臣本分。”
苍侯接着问道:“寡人刚才看着你们进来,收获如何?”
文和如实答道:“有翡翠上料三石,中料十石,各色宝石玛瑙两石。”
非是苍侯着急,千年前就有各色宝石翡翠经过云地濮人转手,进入天府贵族的手中,顿时成为极其重要的物资,运用到礼器和日常首饰。
到玉京时代开始,天府各诸侯,已经不满足通过别人的转手了,而是尝试直接控制这种资源的通道。
恰好拦在通道上的邛方已经华化,而濮人又是开化晚的,于是华王多次派人讨伐濮人,封建诸侯。
虽然苍国境内没有寻到翡翠,但是找到了这条通道。
于是派人去更南方,和当地土著用天府的丝绸,青铜器交换宝石翡翠。
某一代苍侯也不满足当单纯的转接手,于是花了大代价,从天府换来五十户能工巧匠,开始把矿石原料直接打造成成品礼器和首饰,换取更多的物资,从而积累了大量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