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主的声音听起来很轻松,仿佛只是在说“今天的天气不错”这样的小事。但祝长安听在耳里却如同晴天霹雳。
原书里世界设定是制度封建的古代,书里的几个主角都曾遵循“父母之命”议过亲,祝长安刚来这个世界的时候也想过如果侯府要为她议亲怎么办,但没想到这一天竟然来得这样快。
如果还是原来的那个祝长安,那她现在应该是或惊吓或害羞吧,但现在这个身体里的灵魂是一个接受过现代教育的二十多岁成年女性,怎么可能会接受盲婚哑嫁这种事情!
所以现在的祝长安只是惊讶了一会,就冷静下来思考。
和袁子望议亲?可袁子望是男二啊!
想到这祝长安心下稍安,因为这个袁子望就是个恋爱脑、痴情种!结局他为了女主立誓终生不娶,虽然没有提及大结局之后的故事,但是按照这类小说的惯例,袁子望这样的深情男二最后应该是一个终身守护女主的结局。
那祝长安就不怕了!
虽然现在的时间线是大结局之后,但这也是书中世界,必然受书里设定的制约,袁子望为女主终生不娶的既定结局是铁定不会改的,那不管祝长安答不答应议亲,这门亲事最后都不会成!
心里有了底,祝长安就心安理得地扮演起了遵从父母意愿的闺秀:“女儿都听长辈的。”
郡主微微挑了挑眉:“当真?这可是你的亲事,你就不想嫁个自己中意的?你可是连那袁子望是个什么模样都没见过。”
祝长安做出一副低眉顺眼的样子,恭顺地答道:“女儿久不出侯府,连都城里有哪些世家公子都不清楚。若是这袁公子是母亲和祖母属意的,那想必也是顶好的公子,女儿自然愿意遵从母亲安排。”
“呵,你倒是温驯。”郡主轻笑,眼里却不带一丝笑意,“你既愿意,那便嫁吧。年后我便去一趟将军府,把事情定下来。”
祝长安还是那副波澜不惊的样子,只微笑着应道:“是。”
刚从吉华院出来,寿春院的婢女又过来请,祝长安只好又转去寿春院。
老夫人对她就比郡主热络多了,祝长安一进门,老夫人就让人上了她喜欢的福鼎白茶。
祝长安前段时间虽然苦练茶艺,但自己却并不喜欢喝茶,尤其喝不惯郡主那里的大叶冬青,只是为了不让郡主起疑,一口接一口地喝了不少,现下嘴里是苦得不得了。福鼎白茶回甘极快,是以祝长安还算喜欢。
祝长安喝了一大口茶水,感觉嘴里的苦味消散了不少,才开口问道:“祖母是想问我亲事的吧?”
老夫人盘着手里的念珠:“你母亲都跟你说了吧?你是个什么想法?”
祝长安还是跟在郡主那一样的说法:“孙女自然是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虽长安久居内院,对都城里许多事都不大知晓,但袁夫人是个好人,想来袁公子的人品定然是好的。”
听祝长安这么说,老夫人也心里的石头算是放下一半了。对于老夫人来说,这桩亲事无论怎么看,都是极好不过的。虽然袁子望入仕不久,但擢升极快,加之当年袁将军一事,圣上定然不会亏待了袁家,这袁子望的官位后面怕是还有的升呢。
何况袁夫人本就是个好性子的人,又喜欢祝长安,祝长安嫁过去应当也不大会受婆母的磋磨。是以,老夫人是十分希望这桩亲事能成的。
“我原本想着,若是你不同意这亲事,那便是这桩亲事再好,我也可以做主去替你回绝了。咱们侯府不兴那盲婚哑嫁,左右得选个你喜欢的人。”老夫人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茶水,才接着说:“不过你既是这样想的,那便是最好了。”
祝长安想了想,决定还是给这个亲事上个“保险”,以防那袁子望脑子犯抽当真应下了这亲事,倒是把她架上了:“说起这袁侍郎,孙女突然想起一件事。虽然孙女对都城中的事不甚知晓,但也曾听说过些风言风语,正巧与这袁侍郎有关......”
“哦?什么风言风语啊?”老夫人顺着祝长安的话问道。
“原也不是什么大事,只是突然想起来便讲给祖母听听罢了。”祝长安用手绢擦了擦嘴角并不存在的茶水渍,仿佛对要说的事一点都不关心的样子:“孙女听说这袁侍郎原是定过亲的,结果临到了要成亲的日子,袁侍郎的未婚妻竟又退婚另嫁了他人。还说袁侍郎自后便立了誓言再不会娶妻,对那位前未婚妻情深得很呢!”
老夫人垂头拨弄了两下念珠,问祝长安:“你可是介意这事?”
祝长安轻笑:“都是陈年往事了,我自然是不介意。只是袁侍郎既然立了这个誓,那这门亲事,他可就不一定能接受了。”
“袁子望虽有将军府庇荫,日后定然官运亨通,但毕竟袁将军已经不在人世,朝堂这条路只有他自己走。若是与我们侯府结亲,有你娘家做靠山,他这条路必然顺遂许多,这门亲事他自然会接受!”老夫人也笑,“那日你袁姨母已尽将你说的那事告知我了,说是袁子望并不曾立过誓,不过是那些看热闹的人以讹传讹罢了。”
祝长安心里冷笑,这些事都是书上白字黑字写得清清楚楚的,只怕是袁家姨母怕这事挡了袁子望的姻缘,这才矢口否认的吧。
不过心里这么想的,嘴上必定不能这么说。祝长安附和着老夫人的话:“袁侍郎虽是男子,不一定在意这些谣言,但这种污人清白的事竟还能传得沸沸扬扬,当真是人心不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