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忠义说道:“当年策论之时对贤兄的见识勇气很是佩服。刚才听到贤兄慷慨激昂指斥时势,更是我辈读书人的分内之事。不知贤兄将去哪里就任?”
赵鼎答道:“根据朝廷圣旨,拟到陕西两当凤县做个小小县尉。不知贤弟何处高就?”
高忠义说道:“根据礼部安排,拟到陕西凤翔府周至县做个小县尉(正八品)。”
赵鼎赶忙答道:“那个真是巧了!咱们距离不远,你又是秦地秦人,以后还望贤弟多多关照!”
高忠义说道:“那咱们就不多叙了,到任后我再拜访你。就此别过了。”
不久之后,大观元年(1107年)春节刚过,两人分别赴任去了。
却说蔡京此时担任宰相,就想开拓边疆,建立军功,于是在当年春正月,改熙河兰会路为熙河兰湟路,以童贯为熙河兰湟秦凤路经略安抚制置使。到了春二月,开始大量招兵买马。于是皇帝就下诏说:“西边用兵,如果能招降羌人或者抓获羌人的,与战场上斩获的首级一样可以领赏。”这样,韩世忠就顺利加入戍边队伍了。
三月,西夏与大宋的战争一触即发。
韩世忠卫戍的银州城地处榆林市横山县党岔镇,位于无定、榆溪二河相会之处。东北隔无定河与古儒林城(今鱼河镇)相望。两岸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物产富饶,一向为北方游牧军队进犯关中的通道。西夏攻掠绥德、米脂必经此地;宋兵向北进攻,西夏亦以此为屏障,与宋全力抗衡。因此,它被历代军事战略家所重视。
因此,鄜延路总管陶节夫当时提议首先攻打并修筑加固银州城,作为攻打西夏的前沿阵地,但是当时的官员兵卒都不同意。甚至有人说,当年西夏和宋发生战争时,西夏决裂无定河的水漫灌这个城池,这里不好防守。还有人说,去年七月,夏人奉表谢罪,语气极为恭顺。他们曾经在文书中回答我们说:“除过以前祖上划定的疆界之外,重新还回新近占领的崇宁等地方。”甚至大臣赵挺之还高兴地说,可见西夏并不想直接攻击大宋。况且,西夏人向东攻击,不过最远到麟府(今陕西神木、府谷县),要不了十天,西夏大兵就到了,咱们的城还没有修筑好,怎么办呢?
陶节夫看到大家畏惧不前,非常气愤,慷慨激昂地说:“我已经考虑好了。西夏人肯定会从西线直接下去攻打泾阳、三原等关中的肥沃地区。咱们在这里筑城,就是要拦截他们。如果大家认为有危险的话,我首先把我的两个儿子也派送到前线,和大家一起筑城,和大家同生共死。”
于是他让耿彦端为都统制,陶节夫也让两个孩子随行。他们星夜兼程疾驱来到银州,这时西夏前来增援守城的兵力也将近一万多人。
常言说,“两军相逢勇者胜。”耿彦端登高一看,西夏军队黑压压一片。而宋军由于急行军,先头部队只有三千多人,正面开战显然对宋军不利。
耿彦端就对陶节夫的两个儿子说道:“陶总管派我带你们来守城,显示出了必胜的信念。但我目前看有点凶多吉少:一是对方兵多;二是对方地形熟悉;三是春季黄沙漫吹、遮天蔽日,中原地区的人根本不适应。这可怎么是好?”
这兄弟二人心想,父亲已经立下誓言要修筑城池,打败敌人,自己就应该一马当先,否则别人怎么看自己呢?怎么给父亲交代呢?于是就商量,能不能选派一支短小、精悍的部队,从侧翼骚扰、攻击西夏军队,然后主力部队从正面攻击,或许还有转机。可是这两个小青年勇气可嘉,但都没有号召力,怎么办呢?
这时,有一名青年士兵说到,听说大名鼎鼎的韩世忠在这支部队里,为何不请他担任前锋敢死队首领,或许能号召一批人跟随呢!
耿彦端起初并不认识韩世忠,听大伙这么一介绍,一听他又是那么英勇能干,立刻差人把韩世忠招来。
耿彦端打眼一看,心中大喜,这真是天助我也!只见韩世忠一身戎装,腰间斜跨一把短刃唐刀,肩抗一把宋代着名的八大名刀“刀八色”之一的“笔刀”。该刀刀尖锐利,刀背斜阔,柄下有鐏,因刀刃如宋饱墨之笔,故名“笔刀”。据宋《武经总要》记载,这把刀与魏胜“手刀”、狄青的“屈刀”、岳飞的“偃月刀”“戟刀”、曹彬的“凤嘴刀”等宋朝抗金猛将用的刀合称“刀八色”。
韩世忠见过耿彦端,听候将军安排。耿彦端吩咐道:“当下我军处境险恶,只有智取才有生还可能,这次大战的关键就看你们了,你们有什么要求呢?”韩世忠答道:“我们只需要少数精兵就可以了。人数太多的话目标容易暴露,反而不好。只是西夏骑兵众多,习惯于冲突袭击,阵脚很难站稳。如果我们也有一支精锐骑兵,从后方或侧翼冲击,杀开血路,敌人如果惊恐逃窜,咱们就有机可乘”。
耿彦端见大家这么说,就决定将部队中的三分之一骑兵交给韩世忠,大概有五十匹马。又把自己的副驾马匹交给韩世忠,供他骑乘。
韩世忠得令后,骑上高头大马,和陶家兄弟二人商量一番,就带领骑兵,人衔枚、马衔辔、马裹蹄、马摘铃,悄悄穿过榆溪河套,连夜疾驰三十多里,绕到西夏军队后面,悄悄潜伏下来,只等主力部队发出进攻信号。
却说第二天黄昏,耿彦端也将部队集结完毕,准备就绪。他先派人前去叫阵佯攻,激怒对方将领。耿彦端在阵前骂道:“哪里来的西夏小儿,竟敢在大宋边境抢虐?你们本是大宋子民,却认贼作父,央求大辽做岳父,真是恬不知耻!还不快去你大辽岳丈那里享乐去!”
西夏将帅一听大怒,大刀一挥,左侧一队人马杀将上来。只听宋军一声炮响,由统制官党万率领,从后侧支援出一千多士兵。韩世忠他们听到炮声,也从后侧鸣炮击鼓,喊杀出来。此时正好狂风大作,沙尘漫天,遮天蔽日。西夏将军正在迟疑之际,只见后方阵脚大乱,心想中了埋伏,慌忙带领几个亲兵登上山头准备了望敌情。谁知韩世忠早就提前埋伏在这里,只见他搭弓张箭,连射三束,一箭正中西夏将领面门,一箭射中马匹眼睛,那匹马腾空而起,将西夏将领掀下马来。西夏士兵一拥而上准备救援,却被韩世忠提前埋伏的弓弩手射退。只见韩世忠跃马腾空,飞过堑壕,三两步就奔到那名西夏将领身边。西夏将领一手捂着面门,一手挥刀隔挡,哪里挡得住?韩世忠一刀削掉对方持刀的手,反手又一刀砍下他的头颅,用刀尖高高挑起。夏兵见状,顿时做鸟兽散了。
耿彦端在远处看得分明,立即指挥大军全面出击,西夏增援军队大溃。
银州城上的西夏士兵看见增援军队被宋军击溃,气势已经泄了一半。耿彦端见状,立即整合兵力,把银州城主城门围住,只等韩世忠他们归来一起进攻。
韩世忠来到城下,把敌军将领头颅往城上一抛,敌军一片惊呼。耿彦端见状指挥全军进攻,用火把城门烧开缝隙后,韩世忠带领二十多名精壮士兵,头顶盾牌,鱼贯而入。
守卫士兵惊慌失措拥上前来,哪里是韩世忠的对手?只见他横冲直闯,手中的“笔刀”上下翻飞,很快就冲到一个守城官员跟前。那敌兵守将刚要举刀,韩世忠的“笔刀”已经直抵胸部,敌将已经一命呜呼!他顺势砍下头颅,抛向城外,宋军见状士气大增,蜂拥入城,全歼了守城夏兵,终于把银州城收复了。
耿彦端选派精壮士兵,押解俘虏搬运石块等重型物资,其他边民帮忙搬运辅助材料,加班加点,五天之内就把城池加固修建好了。
不久之后,西夏大军果然直趋泾原。在行军途中,西夏监军驸马兀移的增援部队听说宋军占领了银州并修筑银州城池,迅速调兵来阻止,城池已经建好很长时间了。西夏大兵见城池坚固,久攻不下,只得撤兵去攻打蒿平岭(今陕西米脂县境)。
蒿平岭也是一处防守要冲,地势高兀,易守难攻。西夏军队把此地团团围住,猛打猛攻。耿彦端带领军队,由韩世忠做小前锋,赶忙前来解救。西夏监军驸马兀移自小在军营长大,体型彪悍,凶狠逞勇,在军队中颇有号召力。
他见宋军来势汹汹,便有序组织部队撤退,准备在另一处便于骑兵驰骋的开阔地带和宋军决战。韩世忠却不知道这是敌人有序撤退,以为敌军软弱不堪一击,结果孤军深入,进入了西夏军队的埋伏圈。
耿彦端毕竟久经沙场,知道这是敌人的缓兵之计,赶忙派人召唤韩世忠。但年轻气盛的韩世忠不以为然,决心抓住敌军将领给宋军看看。
却说韩世忠追随夏军翻过几道丘陵,前面不见了夏军,于是准备返回和主力部队汇合。结果突然听见一阵狂笑,只见兀移带领一千多人马列阵拦截住了韩世忠的退路。
夏人见韩世忠这里只有区区几百人,根本不放在眼里,就奔马围了上来。宋军在韩世忠的带领下,发挥弓弩强劲的优势,一阵猛然射箭,西夏军队稍微有点退却。
这时但见一个西夏指挥官异常凶猛,连续砍杀了几名宋军士兵。韩世忠抓住一名俘虏问道:“那个黑脸将军是谁?”
俘虏答道:“那就是着名的西夏监军驸马兀移。”
韩世忠就让这名俘虏喊话,羞辱兀移不敢单枪匹马前来迎战。
兀移哪里受过这般侮辱,提枪上马刚出列阵不到三十米远,韩世忠的马匹早已按耐不住,冲上前来,两军喊声震天。两匹马交互之际,兀移举刀猛砍下来,韩世忠举起“笔刀”一隔挡,不曾想到兀移用刀顺着韩世忠的“笔刀”刀柄一挥,韩世忠的左手小拇指已经被削掉,疼得韩世忠大叫一声。于是他双手猛地顺势往回一拉,“笔刀”挂在兀移的右肩膀上,将他拉下马来。韩世忠也顺势一跃,骑跨在他身上,举起寒光闪闪的“笔刀”一抹,就将兀移的头颅割了下来。西夏军队没有了将领,立刻溃不成军,大败而逃。
经此一战,宋军缴获战马一百多匹,鄜延路的骑兵队伍得到壮大。
鄜延路经略司上报了韩世忠的军功,当时童贯总领边事,童贯为熙河兰湟秦凤路经略安抚制置使,于是他上报朝廷提拔陶节夫为枢密直学士,耿彦端也提拔一级职务。
但他怀疑经略司上报的军功有所吹嘘夸大其词,不肯相信名不见经传的韩世忠竟有如此本领,于是就仅仅给韩世忠增加了一级工资,大家都替他感到愤愤不平。韩世忠非常大度,他对大家说,“大丈夫当建功业,自取公侯,更当杀敌报国平天下耳,岂宜龊龊自守斤斤计较小功小利耶?”
自此之后,边境相对稳定了一段时间。韩世忠也在部队加强训练,军事指挥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
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