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而为人,注定要不断突破自我。21年前,我们从地球飞往火星,让那颗遥远的红色星球成为了我们的第二家园。你们的先驱前赴后继,勇往无前,面对无尽的黑暗与寒冷,面对毫无生机的红色荒漠,一点一点地开垦出了人类文明。这不仅仅是一次科技的飞跃,更是人类勇气的升华。现在,你们站在了这里,你们当中的最优秀者将成为地球赴火星的第十二批移民,你们将用勇气、智慧、汗水与决心去克服即将到来的重重考验,你们也终将被载入人类的史册。祝你们成功!”
联合国火星移民署总干事在开班典礼上致辞完毕之后,学员们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
刘秋梧也深受鼓舞,“勇气”的确是人类最宝贵的品质,不仅在于面对外部世界,更在于面对自我。刘秋梧注意到谢涛毅也来到了现场,无论谁最终代表中国前往火星,都将成为祖国以及全世界的荣耀,想必他一定不会缺席这两年一次的开班仪式。
仪式结束之后,来自中国的四百多名学员从大厅被带领到了另一个会场,谢涛毅站在了台前,开口说道:
“你们都是被选拔出来的佼佼者,但两年之后只有六十人能够踏上前往火星的飞船。现在请你们看看四周,尽可能地记住周围的每一张脸。”
他停顿了一下,等到台下的学员们环顾四周完毕,安静下来之后才缓缓地开口说道:“你们刚刚看到的每一个人都是你们的战友、同志,都是甘愿放弃在地球上的一切远赴火星的勇者,而不是与你敌对的竞争者,这虽然是一次残酷的淘汰赛,但请你们牢记,‘团结’永远是我们在火星上生存下去的首要法则,请不要用损人利己的手段去赢得所谓的胜利,因为火星上只有我们人类自己。”
谢涛毅的话言简意赅,但却犹如一声响雷,点醒了深陷竞争氛围之中的人们。火星移民训练的高淘汰率机制多多少少都会让学员们彼此之间产生敌对情绪,谢涛毅显然深谙其中的道理,他是在提醒人们,在地球上的训练其实也是火星移民计划的一部分,如果用你死我活的手段赢得了最后的胜利,彼此之间就会产生很深的芥蒂,会对未来在火星上的生活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刘秋梧回头时看到了白歆,她正坐在会场后侧的角落里,即便相隔很远,他还是一眼就认出了她,她正全神贯注地听着台前的人讲话。
刘秋梧觉得白歆的侧脸有一种亲切感,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正目不转睛地盯着前方。二十三年前“赤焰号”首登火星那天,在他身边一同收看转播的那个女孩儿也是这个侧脸,利落的短发、专注的眼神,还有和她拥抱在一起忘情地欢呼雀跃的画面,这些记忆在他脑中与路易·莫罗登陆火星时的画面一样深刻。
-----------------
刘秋梧其实很喜欢在火星训练基地中的生活,心无旁骛,单纯而又充实。每天早起跑步,吃饭,上课,实操,周而复始。
太空服的训练是一开始的重头戏。火星上除了室内空间,外出的任何作业都需要穿上太空服,室外的低温、低氧、低压、辐射等种种因素足以在几秒钟内使人致命,太空服就是对人最好的保护。
由于学员众多,三千人被划分成五个大区,每个大区都被安排了不同的教官教学。刘秋梧这个大区的太空服教官是美国人罗伯特·戴维斯,他充分体现出了美国的实用主义精神,第一天见面就穿着背心短裤,扛着一套太空服站在台前,对着台下的学员大声吼道:“我做,你看!“随后大屏上的计时器开始走表。
只见他首先给自己套上一件液冷通风服,这件衣服能够在人员温度过高时及时进行物理降温。
随后开始穿戴各种传感器以及电子通讯设备,传感器可以检测人员的体温、心跳、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指标。而后将太空服的下半身套入自己的裤脚,再穿戴上半身,用中间的密封环将上下两部分连接在一起。
接着穿戴手套、靴子、头盔,手套和靴子是太空服的关键部件,由多层材料制成,既要保证灵活度又要保温耐磨。最后开始加压、检查各项指标。整套动作一气呵成,大屏上计时的数字显示为4分3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