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通感叹道:“读完三郎的笔记,再去听那些说话人的故事,味同嚼蜡矣。”
“三郎,您让仆买下潘家书肆,就是为了这个笔记?”计通好像恍然大悟的样子。
李义匡对旁边侍候的翠琅、金环道:“你们把屋里的小丫鬟们都带出去,然后在外边守着,我和计叔有要事相商,不许任何人打搅。”
等到丫鬟们都离开后,李义匡才小声说道:“计叔,你也看到了,我这个笔记写的是昭明太子萧统微服私访的故事。目的肯定不是为了赚钱,而是要把这个笔记传到东宫去,引诱太子出宫。”
“啊?引诱太子出宫?”计通被李义匡的话吓到了,脸色一白,连忙压着嗓子低声道:“三郎,莫非您要行刺太子?这件事阿郎知道吗?”
“计叔,你想哪里去了!”李义匡愕然,没想到计通还有这种脑回路,解释道:“我怎么会行刺太子,这可是灭族的罪过。
实话告诉计叔,八个月前,阿耶贬谪华州,其实阿耶一直处于累卵之危。计叔在外面或许也曾耳闻,阿耶在华州,终日不理政务,流连畋猎,沉湎酒色,其实都是在自污。
现在阿耶虽然暂时逃过了圣人的猜忌,但这个隐患犹在。
太子仁德,朝野爱戴。唯有太子才能消除阿耶身上的隐患。所以我要尽快结识太子,以保李家门楣。”
“原来如此!仆妄加揣测,还请三郎恕罪!”计通之前送刘伯庄的儿子去彭城,来回都曾路过华州,虽然两次都没有碰到李君羡在城里,但也听了很多传闻。以他的精明,早就猜到自家阿郎是在自污了。所以也没有意外。
李义匡接着道:“此事刻不容缓,我希望能够在一个月之内,让这个笔记风靡长安城,从而传到太子耳中。
手抄卷肯定是来不及了,只能使用刊印。计叔,你先把我这叠写好的手稿送到潘家书肆,尽快把刊印的雕版刻出来。后续手稿,我也会尽快赶出来。”
初唐时期,雕版印刷术已经出现,但是工艺还没有成熟,一般只用来刊印佛像、经咒。精装的书卷都是由抄书人一字一字抄写出来的。
现在时间紧迫,制作精装的书卷肯定是来不及了,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使用雕版印刷。
正好雕版印刷的书卷价格便宜,或许更容易在市井传播。
计通知道了事情的严重性,郑重地点了点头。立刻拿着手稿去西市找冯掌柜。
经过十天几乎不眠不休,李义匡终于写好了三个单元,已经足够用了。
将最后的手稿交给计通后,李义匡大睡了一天一夜,谁都叫不醒。甚至吓得刘夫人去太医署请了太医。
正如李义匡所预料的那样,因为雕版印刷的原因,虽然书里的字迹没有精美的抄写卷清晰,但胜在价格便宜,最适合长安城里的说话人。
那些说话人早就苦于新出的志怪笔记乏善可陈,还不如流传了几百年的《搜神记》受欢迎。
看到《昭明太子微服私访记》之后,见猎心喜,纷纷解囊购买。其中也包括之前给了李义匡启发的那个安家酒肆的说话人。
很快,在这些说话人的传播下,《昭明太子微服私访记》开始风靡长安。加之这个故事切合了底层百姓的朴素愿望,可以说凡有井水处,皆能听到有人在谈论昭明太子微服私访。
而东西两市的其他书肆,看到潘家书肆的书卖的这么火爆,这年头又没有版权概念,立刻招募抄书人制作精美的书卷,抢占高端市场,一时间,再现了《三都赋》洛阳纸贵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