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差冷哼一声,开始问道:“昨日黄昏,你是否见过徐千万众人?”
“见过,他当时正在欺......”
官差打断了徐仲平的话,“你只要回答我的问题便是,不需要说其他废话。”
徐仲平心里啐了一口,十分不满,可现在他一时也没有办法。
“你和徐千万起了冲突,然后拿出弓箭射杀了他们。”官差一边拿毛笔写着什么,一边自言自语道。
“我没有杀人。”徐仲平一字一句地反驳道。
官差继续嘀咕,手上的笔也没有停下,“嫌犯拒绝认罪。”
徐仲平冷哼一声,反问道:“官爷,你刚刚说我用弓箭射杀了徐千万,可有物证?”
在大明,小吏并不是官,但他们权力巨大,真正的官员没法事必躬亲,故许多脏活都交给小吏去干。
故而,百姓十分惧怕他们,称他们为官爷。
洪武时,太祖朱元璋深知民间疾苦,他年幼时也被小吏欺辱,故而编撰《大诰》,凡是有不平之事,百姓可头顶《大诰》押解官吏进京面圣。
见《大诰》如见皇帝,地方官员不可阻拦,否则一并处斩。
当然,大多数情况,百姓只敢押解作威作福的小吏,那高高在上的官老爷,他们可见不上面。
但一定程度上,朱元璋缓解了官吏横行的局面。
到了明朝中叶,嘉靖只顾炼丹修仙,不理政事,官员盘剥,小吏就更加猖狂。
徐仲平深知这点,为了自救,他必须冷静,叫声“官爷”自然不会少块肉,他必须说服眼前之人。
官差拿笔杆挠挠头,说道:“徐千万众人被一箭穿透喉咙,这就是物证。”
不知不觉间,官差从蛮横无理,步入了徐仲平的思考领域。
徐仲平轻笑道:“既然有箭,那弓呢?凶器何在?官爷一定已经搜过徐家和现场,有无发现丢弃的弓箭?既然无凶器,那何来物证之说。”
“......”这彪悍的官差似乎脑子在飞速旋转,可是无法反驳,按照流程,他们自然已经把徐家翻个底朝天,根本没有找到一把弓箭,现场除了插在尸体喉咙上的箭外,也没有留下任何可称为证物的东西。
徐仲平知道他们根本找不到凶器,因为他们所谓的“凶器”是从系统商店租来的,时辰一到,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官差思考良久,终于开口道:“一定是你丢在某处。”
徐仲平继续反问道:“我从私塾出来,就一路回家,乡里乡亲皆可做证,最多一刻的时间,你可以挨门挨户询问,我手上有无弓箭?如若丢在现场,私塾就这么大,你们不会找不到。”
这就是古代的好处,不像现代那么人来人往,一路上乡亲都是熟识,弓箭对寻常人家来说一定是稀罕物,有人拿着弓箭四处晃,定会被乡亲记住。
官差也明白这点,他怎么也想不到弓箭会凭空消失到系统里去。
徐仲平的行程形成了一条闭环,从私塾到徐家,整个过程都处在乡亲的“监视”之下,他们就是最好的人证。
“这......就算你说得对,人是被箭射死的,那一定有弓,弓难道会凭空消失不成?”官差憋出这句掷地有声的反驳,他已经完全被徐仲平牵着鼻子走。
徐仲平说出了准备已久的答案,“因为射死徐千万众人的凶手另有其人!他把弓带走了!”
官差瞪大了眼睛,他的内心已经被说动,可是他表面装作镇定。
即使眼前这小子不是凶手,他也要让他签字画押,否则,他们还要挨家走访,寻找另一个不知逃到何处的凶手,又要耗费多少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