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来接机。
江远只能自己打车到电影局附近,找了间旅馆住下。
至于为什么要来电影局,是因为他的本子需要先送审,然后等审核,备案,并且拿到拍摄许可的手续之后,才能开拍。
否则就不符合流程,就算把电影拍出来,轻则无法上映,重则会被处罚,比如禁导。
……
翌日。
还是大清早,江远吃完早餐,然后等复印店开门后,进去打印了一份新的剧本。
剧本还是《彗星来的那一夜》。
路过一个杂货铺,他顺手买了两包烟揣进怀里。
来到电影局门口,见已经上班了。
他搓了搓手,然后大步流星的走了进去。
一直到中午才出来,
等出来时,怀里的两包烟已经没了。
事情当然也办好了。
不过,剧本什么时候可以通过审核。
这个真不好说。
快的话一两周,慢的话两三个月都是有可能的。
也存在‘VIP’通道,但江远人微言轻,暂时就不用去想了。
如果说江远来首都的第一步是给剧本送审,那么第二步就是组建剧组。
虽然他会得很多,导演、制片、摄影、灯光,乃至后期剪辑他都懂。
但毕竟只有一个人,分身乏术,不可能把一个剧组的活都包揽下来。
至于剧组该怎么组建?
这其实也分两个部分。
一个部分是器材,另一个部分是人。
江远会优先考虑前者。
因为后者只需要他去影视基地转一圈,基本上就能很快的拉起一只不考虑契合度的剧组。
所以不是很着急。
器材的话,江远现在这点钱肯定是买不起的。
他只能靠租赁。
去哪租呢?
俗话说,货比三家。
江远第一家来到了中影。
中影作为国内影视公司的老大哥,虽然其设备还是使用的胶卷相机,但在这个年代,放眼中国来说,已经是最好的了。
就是租赁起来有点小贵,而江远的投资又比较拮据,他担心自己预算不够。
所以打算再看看。
不过正要离开中影的时候,他迎面碰上了一个对方并不认识他的熟人。
此时这位‘熟人’还未发迹,江远忽然想把他拉到自己的剧组里来。
于是在两人就要擦肩而过的时候,江远主动打了声招呼:
“你是宁导?”
宁皓正觉得这个年轻人的眼神有些奇怪,原来是认识自己。
“你是?”
“哦,我叫江远,看过宁导的《星期四、星期三》还有《香火》,拍得都很棒,值得向你学习,另外我也写了一个本子,打算拍成电影。”
“不敢当不敢当,江兄弟也是一名导演吗?”
“还没有第一部作品……宁导来中影是做什么呢?不会是筹备新电影吧?”
“差不多,新片已经拍完了,过来赶个后期。”
“奥是吗,挺快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