咔!
随着导演喊停,李飞从地上迅速爬起来。
看着竖在地面的大砍刀。
“李哥,你这是公报私仇啊,大刀抡起来好吓人。”
“又不是真刀,你慌什么。”
李幼冰心满意足。
总算报了一箭之仇。
哦不,应该是两箭之仇。
他拎起刀,掂了掂。
木头刀手感不错,砍下去带着风。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你像我弹射一样呢。”
“哪壶不开提哪壶是吧,我叫你弹,让你再弹一个试试。”
李幼冰举起道具刀。
誓要用这个东西好好弹一弹对方的屁股。
嘿嘿,李飞侧身闪避。
坏笑着跑掉了。
这样的小插曲,也为紧张艰苦的拍戏生活带来一丝调剂。
因为要赶着明年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在央视黄金档播出,所有主创都是超负荷工作。
全剧必须在明年3月底完成拍摄,剧组时间紧任务重。
拍摄强度极大,基本3、4天拍完一集。
剧中的夜戏也不少,外面雪下的也多。
往往全组从早上七点持续拍到了晚上七八点,甚至更晚,12个小时以上常有的事。
拍戏间隙,众人最好的休息方式是挤在破旧的民房里。
满身疲惫或坐或躺着炕烤火取暖。
平时穿着破旧的军大衣,头上的军帽满是泥土。
这样的形象基本上不用化妆,抹上颜色就拍了。
用导演陈建的话说,这部戏拍得太苦太累。
在祁县拍了小半个月,剧组又转场到了冀省张家口的坝上地区。
大部分的戏,都将在这拍摄。
不过寒冷的气候依旧没有改善。
因为晚上气温最冷时达到零下二十几度。
一场戏几分钟拍完,台词都说不全。
所以晚上收工回宾馆后经常得喝白酒暖和身体。
就连为了保护嗓子,不大喝酒的李飞。
也会自觉不自觉地喝点点。
男演员可以喝酒御寒,女演员就不行了。
女主角童蕾是江南女孩,还没想到冀北的冬天竟如此寒冷,随便一刮风就零下三十几度。
候场时,身形单薄的她里面穿着戏服,即使外面再罩一个军大衣,可仍然冻得瑟瑟发抖。
整个手脚常常被冻得僵硬的,木木的,没有一丝知觉了。
就这样,团队里面也没有任何一个人抱怨。
严寒中没有一个人赖床迟到。
20日晚,剧组拍一场精彩大戏。
也是亮剑最热血的几段之——李云龙楚云飞双枪赴会,血洗聚仙楼。
当晚是日军宪兵司令平田一郎的生日,李云龙等四人在聚仙楼搅了个天翻地覆,将赴宴的日伪大小头目一锅端。
犹如关二爷般单刀赴会的壮举,充满了华夏传统侠义的味道。
叫观众看的酣畅淋漓,热血沸腾。
直呼痛快,爽!
拍戏前,导演陈建带着几人在走位、对词。
“待会进到里堂,李云龙跟和尚坐门边这一桌,楚云飞和警卫坐对角线的那桌。
等镜头转过来,楚云飞和警卫记得给表情,认真搭戏……”
他一边走,一边提醒几个演员记住位置。
一个在门口,一个紧挨着平田一郎的主桌。
看起来是随便坐,其实很严谨。
分别堵住门,看住平田一郎。
“记住啊,台词宁可少说也不要说错,开枪的时机要准,咱们经费有限,争取一条过。”
陈建最后着重强调了经费有限。
六桌菜,看起来没几个硬菜,开支不大。
但实际上很奢侈了。
等打起来一掀桌子,噼里啪啦。
炸点全炸,包括碗筷,加上菜品全通通报销。
不知浪费多少。
因此陈建不得不强调。
“最多只能拍两遍!”
“重头戏在和尚吃肉和李云龙开枪,你俩可不能掉链子啊。”
嗯,李飞点点头。
没吭声。
只是脑子里过电影般把画面过一遍。
李幼冰则咧嘴笑笑。
伸手示意对方放心。
“应该没问题吧。”
陈建回到监视器前。
话里带着希冀。
“没事,有大冰子带着,李飞差不了。”
旁边張前帮忙打气。
身为导演,不能露怯。
话说回来,能拍成什么样,他也没底。
这条长镜头,从几人进门坐下到最后大开杀戒。
足有4分多5分钟的时间。
当然,可以分成两段甚至三段来拍。
可一旦剪成短镜头,那么很可能演员的状态连接不上前面一段。
整体呈现出的效果就达不到预期了。
而且这么做,消耗的人力精力时间更大。
反而不经济。
“各单位就位,三、二、一,开始!”
镜头里,楚云飞和警卫员孙铭由外走入内堂。
堂内人声鼎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