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经直接道:“杜将军,不知道一艘战船上需要多少门大炮?”
杜辉不假思索的道:“要根据战船的型号来确定,一般来说,大战船,可以装备36门大炮,福船可以装备10到18门不等,大鸟船可以装备30门大炮。
当然这些大炮需要口径不一的配合,就比如大战船而言,它是属于双层炮舰,是我军的主力战船之一,它的上层甲板装备一千斤大炮18门,五百斤大炮8门,下层装备三千斤至五千斤大炮10门,火力极强。这样的大战船我们有30艘。这也是我们纵横四海的根基啊。”
郑经暗吸一口冷气,西方的风帆战舰装备多少门大炮他不清楚,对这个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不知36门大炮的大战船战斗力是高是低,无法想象海战是一个怎么样的情形,但就这30艘大海船就要装备一千门大炮,那要是将郑家军水师全部换装完,需要的大炮岂不是几万门了,靠,就是把全部的收入都投入进去也换装不起啊。
郑经声音有些发抖的问道:“杜将军,我们有多少艘战船啊?”
杜辉眯着眼睛算了算,好一会儿,说道:“我们郑家军直辖的战船大大小小应该是一千余艘,其中大战船30艘、大鸟船100艘左右,福船200余艘,赶缯船300余艘,剩下的一些小型战船400余艘。大概就是这样,具体的要问藩主才知道。对了,我们还有一部分战船在越南一带护航。”
郑经脑门有些发烫,说是一千余艘战船真是的啊,一直以为这是夸大了呢。区区一个地方军政贸盗结合的一个政治团体竟然有这么强大的战船势力,在17世纪中叶,这是何等强大的一支海上军事力量啊。
郑经问道:“父王带走了120余艘各式战船去复台,剩下的战船我怎么没有看到?”
杜辉哑然失笑,解释道:“世子,我们的战船虽然多,但我们占据的海岛也多啊。南澳岛的忠勇侯陈豹将军,留守一支船队,预防南洋许龙、碣石苏利。铜山的忠匡伯张进、金门岛的建平候、南日岛的陈辉将军、湄洲的杨富将军、崇武岛的杨来嘉将军,这些都需要船队来支持。这样分散之下,能够留在思明州的船队不过100余艘。”
郑经若有所思,原来郑家军的水师船队分散的这么厉害,难怪郑成功一死,郑家军经过两次内乱之后,这些船队七零八碎的,大部分都投降鞑清了,留在手里的十不存一啊。可惜这么强大的力量白白便宜了鞑清了。
有了这么强大的船队,鞑清也不好好利用,为了控制大陆,居然将这些战船全部拆除了。
鞑清攻占台湾后,鞑清中枢甚至有放弃台湾的提议,而且很有市场。
若不是施琅这家伙说放弃台湾会造成第二个郑氏政权,给南方带来一定侵害,说不定台湾真的被放弃。
真不愧是我鞑清啊!
现在好了,有了外在的因素进行干涉了,郑家军的前途肯定会变的更加美好,也更加残酷。
这支强大的船队一艘都不能跑,宁可沉了,也绝不给鞑清祸害。
更何况,只要郑成功不死,以他的威望掌控这些战船根本不是问题。只要掌控了这支强大的船队,推翻清朝的未来值得期待了啊。
这么强大的船队,在整个东亚,不,应该说是西太平洋上应该都是纵横无敌手的,足以牢牢掌握整个西太平洋的制海权。
若再有几支精锐的战船,装备上新式大炮,将西班牙、荷兰驱逐出东南亚,应该不成问题吧。
说不定可以跟大英帝国争争印度大陆呢,甚至一争非洲大陆呢。
这果实,和尚莫得,道士为何摸不到。不过不着急,慢慢来,慢慢来。
先驱除鞑虏,再说其他。
先控制船队,掌握制海权再说。掌握了制海权就掌握了多么大的战略主动。整个沿海地区都是郑家军水师的天然战场,想去哪里就去哪里,想在哪里进攻就在哪里进攻。
鞑清的迁界禁海算得了什么,到时候主动出击,让整个沿海地区处处硝烟,让鞑清知道迁界禁海是没有用的,郑家军照样可以得到更多的人口、更多的物资、更多的支持。有了人口,有了物资,就能开展更大的海上贸易。
更大的走私,更多的利益团体,慢慢的,逐步培养出资产阶级、甚至是工人阶级。在17世纪的中国,未必不能搞一个资工结合的政府。
至于鞑清,可以借鉴现成的案例啊,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军的主力也不过一万两千余人,战舰不过十六艘,照样打的鞑清跪地求和,并签下了仅次于《尼布楚条约》的,第二份卖国条约《南京条约》。
鞑清现在的军队战斗力是比较强,陆战能力突出,但也想过跟鞑清正面野战啊。郑家军的强项是水师,掌握了水师,沿海一带处处布防,等于处处无防,攻其一点都能够让鞑清疲于奔命。
想到此处,郑经不由得擦了一下嘴角并不存在的口水。
杜辉看着其余几门大炮,问道:“郑大使,这五千斤炮、三千斤炮威力怎么样,能否试射几炮看看?”
郑华看了看已经空荡荡的海面,说道:“没有问题,不过需要稍等一下,让人把靶船拖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