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是粮食,现在顺军什么都缺。
他们骑兵不多,喂养战马的草料却是奇缺,武器很多也已经损坏,火器没有,装备也比不上明军。
明军好歹棉甲里还钉着铁片,顺军的棉甲是以许多层棉布打在一起,称之为“厚棉”,虽然也有些防御力,但面对清军的重箭完全无效,跟无甲没什么区别。
山海关跟潼关这两场硬仗,全靠他们本身的战斗意志在拼,愣是跟清军拼了个不相上下,最后都输在火器手里。
刘慎甚至想把明军的衣服都扒了送给顺军,免得好东西白白浪费最后还落在建奴手里。
这也是他不要袁总督给自己调拨兵员的原因,顺军士兵的战斗素质可比明军强多了。
自己好歹也是大顺朝九江防御使呢,麾下带一个标营不过分吧?
唯一可惜的是自己的官俸被留在顺军大营那两个女人手里了,不然能领两份钱。
“粮食是个大问题。就算官仓里有粮,明官也不一定愿意提供,指不定会出现什么幺蛾子,不能把希望放在他们身上。”
刘慎想了一下:“现在外边买粮好买么?”
“五十两一石,有价无市。”
徐应舟回答道:
“若大人想在外边为大军筹粮,那是想都别想。”
刘慎沉默了。
崇祯四年时,山东粮价二十四两一石,河南一百五十两一石。
明末乱到现在,江右的粮食才五十两一石,已经算是良心价了。
但即便这个价格刘慎也买不起,何况大军所需更多,靠自己根本就供应不了。
“如果外边的粮食都已经是这个价格,官仓里可能真的不会有粮了...左良玉船上应该有粮吧?”
“有,也足够城里用上一段时间,但左军麾下不肯给顺军调。”
宋震岳道:
“左军是新降,人数又多,总督大人也在避免刺激他们,只能先暂时搁置。”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
顺军得不到军需影响战斗力是一方面,最主要的是这个问题很有可能成为顺军与明军之间新的摩擦点,最终导致抗虏大计失效。
“要想个办法解决顺军的军需问题,最好能不依靠明军的后勤系统,一来防止两者出现摩擦情况,二来明官不能相信,后勤是大事,一定得谨慎。”
刘慎闭上眼想了想,突然问身后的侍女琉璃:
“可会写字?”
琉璃点头:“奴会的。”
粮食问题光靠刘慎是无论如何解决不了的,现在也只能死马当活马医多尝试尝试,碰碰运气。
实在不行他就只能带着顺军直接抢明军了。
至少在对抗建奴这件事上,刘慎还是选择相信顺军。
“徐家主,从这里出发到江西建昌府,是马快还是船快?”
刘慎突然开口。
“船快!”
徐应舟斩钉截铁地回答:
“从鄱阳湖出发,经武阳河、汝水,过了抚州就到。”
“那好,麻烦徐家主为我准备一条快船,装上我这两箱财货,帮我去建昌送一封信。”
刘慎转头对赵大头说:
“你替我去送。”
“送信就送信,干嘛还要送他两箱财货?这东西连大哥都还没看过呢。”
大头抱怨道:
“大哥既然这么大手笔,那两箱够不够?不够把我这两箱也带去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