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大哥,这两位也是你们苏州人,而且也都是读书人,这些天,就劳烦薄大哥多多照顾了。”
常心打算把顾炎武和归庄先安置在军械厂做做事,熟悉熟悉武昌的环境。
他知道这两位都是能做大事的人,但他不可能一来就对他们信任无比,终究还是要有一个考察的过程。
而薄珏就是一个很好的中间人。
顾炎武听到常心的话,其实是有些失望的,反倒是归庄很兴奋。
他赶忙和薄珏搭话。
“大哥苏州哪里人?我们皆是从昆山县而来。”
薄珏打量了一下归庄,亲切道:
“我乃长洲县人,倒是离得不远。”
薄珏也是读书人,三个读书人凑一块,很快就又找到了话题,各种高谈阔论。
常心也不打扰,薄珏年长稳重,是个肯做事的,并且能力也相当不错的人才,应该能很好地教导好这两个年轻人。
别看现在的军械厂只是个造武器的,但实际上也和后勤工作接轨,并不算闲差。
离开军械厂之后,常心就去找李定国了。
李定国在练兵场内,已经独自担起了一营和二营的练兵工作,毕竟龙亁野负伤修养,很多活都落在了他身上。
但是他也从不抱怨,反而是干得津津有味。
在常心的要求下,一营和二营现在都扩兵至五千人,两个营加起来就有一万人了。
常心知道以李定国的本事肯定不止带这么些兵。
但如果后续还要募兵、练兵,他的粮草不一定供应得过来,眼下的兵力,几乎就是他所能承受的极限了。
这一万多人里面,还有一千骑兵要养。
在明末,骑兵依然是非常重要的兵种,运用得当,根本不需要惧怕小规模的火器部队。
直接冲锋近战就能打乱火器部队了。
常心之所以要大规模生产火器,其实也是对自己实力的不自信。
他在未雨绸缪,在为了将来和建奴骑兵的交战中不落下风。
马克沁机枪虽然是骑兵杀手,但他毕竟只有一挺,相较之下,鸟铳、火铳这些火器,数量少的话,根本是拦不住骑兵的。
“常大人,这几天粮草消耗似乎太大,我们的粮草似乎支撑不了多久了。”
现在的李定国正在营帐里吃午饭,伙食非常清淡。
常心一听李定国的话,也不由有点发愁。
的确,系统发的粮食,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而距离秋收,还有将近三个月,这三个月,只能通过买粮度过了。
而买粮,他又没钱。
买铁、买材料造火器要钱,造装备要钱,安抚百姓也要钱,养兵练兵更是要钱。
常心从未感觉到自己如此缺钱过。
毕竟常家也不算穷,还是有些家底的,但他自己的身家都快挥霍完了,依旧支撑不住这般巨大的开销。
也难怪左良玉、张献忠等人攻城后总是劫掠不断,这打仗这事,打的就是粮草和白银。
“粮草之事,我会想办法。”
常心毕竟有后世几百年的学识摆在那。
武昌作为一座经济贸易枢纽之城,要想赚个钱还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