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对此,吴三桂却乐此不疲,咬牙切齿地把这些辫子兵全部给埋了。
“吴总督,洪总督。”
战后,常心还是把吴三桂和洪承畴都喊到了自己的帐下。
“吴总督,辛苦。”
常心看着汗水直流的吴三桂,安抚了一句。
“没有的事,镇国公,我早就仰慕您多时了,那日收到您的信,也是诚惶诚恐。”
“我吴三桂何德何能,能受到镇国公如此重视。”
吴三桂表现得十分谦虚,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
但常心也并没有在意吴三桂的态度。
吴三桂这人,虽然现在是立了功,但他却不会像重用李定国一样重用此人。
不忠不孝是他这辈子都甩不开的黑锅。
反复无常,更是注定了常心对他不会有太多信任。
别看他现在对常心笑嘻嘻,若是真对他委以重任,指不定哪天也能像反叛多尔衮一样,把常心也反了。
“吴总督,现在究竟是什么个局势?”
“多尔衮为何只有这么些人?”
“八大旗其余人呢?”
常心看多尔衮麾下,既没有多铎、阿济格、豪格等满清皇族,也不见孔有德、耿仲明等明军叛贼。
他对建奴现在究竟有多少人已经入关也是摸不清头脑的。
“回镇国公,多铎、阿济格率五旗人,三万骑兵、一万火器兵,五万步兵已南下入京。”
吴三桂在宁远关的时候可是将多尔衮的部署听得清清楚楚,此时也是向常心尽数披露。
听到如此巨大的兵力,常心也不由一滞。
孙传庭能撑住吗?
实际上他也考虑到了清军入关的可能,所以提前部署了大量坚壁清野的工程。
他早就做好了把北京当做战场的准备。
只是没想到,清军在他如此防守部署下,还能挺入九万人入关,多尔衮的指挥确实功不可没。
当然,最大的变数还是李定国回防喜峰口的速度过慢。
但战争就是这样,瞬息万变,有得必有失。
若李定国不把盛京,把多尔衮的老巢拔了,也逼不了他做出这样冲动的举动。
“西进!保卫北京!”
将迁安县的百姓重新安置过一遍后,常心挥师回京。
此时的北京,正如常心所料。
多铎、阿济格的九万人,正在和孙传庭的十万秦军在西直门、阜安门外展开激烈的斗争。
这两座城门位于北京的西侧,也是多铎朝潼关而去的必经之路。
西直门本就是除了正阳门之外第二大的城门,孙传庭在这里部署的守军力量十分充足。
因为魏藻德反叛一事,所以北京城的内的百姓基本全部都被暂时迁至了河南真定府,北京周遭的所有民宅、资源,也全部随着乔迁高的运送队伍去了河南。
真定府,后世的石家庄市便在这里。
现在孙传庭的十万秦军,实力早就不是当初的样子了。
常心卖了不少的鸟铳和燧发枪给孙传庭,还有一百多门弗兰基炮,只要不主动出城交锋,多铎根本就奈何不了孙传庭。
“王爷,这北京是没法打的,不如早些往西安赶。”
“拿了西安,再往潼关走。”
“咱们边打边抢。”
在多铎旁边的孔有德建议道。
这也是一开始多尔衮给多铎的命令,如果北京久攻不下,那就直接向中原打去。
PS:本书大概二十万字出头就会上架,也就这几天了,上架之前想改个书名,在读的读者们若是看见这行文字,可以留下你们的点子(拜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