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会儿都看节目看累了,情绪缓和下来,正有耐心去听曲子。
“接下来是抚松公社文宣队陶笛独奏《故乡的原风景》,有请东营公社……”
主持人的声音已经被顾明自动屏蔽,他缓步朝台前走去。
一人一陶笛,这个组合着实吸引人眼球。
尤其是县剧团的评审们,看到顾明这张熟面孔,眼中皆闪过惊诧之色。
这家伙之前好像是组织节目的吧?
那个节目就给予他们今天为数不多的新意和冲击,这回拿出的乐器也完全出乎他们预料。
演出到现在,拉二胡的有,弹琵琶的有,扬琴、锣鼓,甚至大提琴都有,偏偏陶笛,头一回见。
这玩意儿放在露天舞台,可吃亏不少。
“这小年轻,有点意思呵。”辛民轻笑道。
众人心里对顾明的感观又抬高了一层,别觉着有意思这个评价一般。
在这个时代,文艺界最缺的就是有意思,最需要的也是有意思。
样板戏、老把式,群众们看得太多了,他们就希望来点有意思的东西,单纯地快乐一下。
而顾明这边,他在深呼吸着,相比起第一次登台的紧张,这回他的心态平稳多了。
也不急着开场,就一直等到台下逐渐安静下来,甚至到大家觉着是不是出了演出事故。
他才不紧不慢地把陶笛放在嘴边。
笛声如泉水叮咚般清脆。
袅袅的声音从露天舞台朝着四周肆意扩散。
场面愈发安静下来。
没吃过细糠,不代表大家认不得细糠。
华夏的传统乐器,如笛子、琵琶这些,不会像钢琴那种,响起来就让人觉得自己身穿西装端着红酒杯,而是坐于席中品茶听雨,与三两知己吟诗赋对。
这是独属于华夏人骨子里的雅致。
杨红唯闭上眼睛,每一次听到这首曲子,她都觉得是一种享受。
实在是在这片土地上,太难听到这种轻灵的音乐了。
让顾明来总结的话,就是吃得太饱,喜欢点小资情调,通常来说上山下乡饿几天就老实了。
有的人却是喜欢曲子当中的情感,不少没能回家的知青眼眶红润,回忆起家乡的点点滴滴。
“擦,这节目我是评判不了。”
“你们确定这孩子是咱抚松县出来的?”
“节目质量我不做评价,但说实话,今天一天就这小子让我眼前一亮的次数多。”
评审们眉头挑起,真是特么猪八戒掀帘子,给他们露了一手。
之前的节目,他们还能指点两句,这陶笛曲……完全不是一个赛道啊。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好笛,好曲。”辛民更是直接念了一首诗,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其他评审面面相觑,自家团长嘟噜啥呢?
辛民瞥了一眼,长长地叹了口气,特娘的,好不容易雅一回,成对牛弹琴了。
想到这儿,他看向台上的顾明,眼神愈发欣赏。
县剧团的平均文化素养,是需要提高一下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