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的同桌听到附近的议论,用手肘戳了戳惠思诗。
她并没有理会那些闲言碎语,而是下意识拉出一本练习册,将桌上那本翻阅了无数遍的《童年》盖住。
刘年丰微笑的摇了摇头。
“这篇作文的作者,是张子连。”
张子连?张子连。
惠思诗脑海中浮现出那个虽然同伴两年,却并不怎么熟悉的身影。
他的成绩平平,性格内向,并不引人注意,唯一让自己印象深刻还是前些天他突然临时抱佛脚努力了一下。
她好奇的回过头,想要找寻那个名叫张子连的人的位置。
张子连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他此时正坐在自己座位上,右手握着圆珠笔,左手压着有些磨损的笔记本,似乎在想做些笔记。
“竟然是张子连?”
“怎么会是张子连?”
“他不是个体育生吗?”
教室里响起一片惊讶的低语声,同学们难以置信地看向张子连。
刘年丰又敲了敲桌子示意大家安静:“所以我说过,任何人都有可能创造出惊人的奇迹,只要他们愿意尝试并为之努力。”
刘年丰的话让教室里的议论声渐渐平息下来,但同学们看向张子连的眼神明显不同。
有的带着敬佩,有的则明显感到不服气。
一旁的刘军伸手戳了戳张子连的腰子,张子连转头看去,刘军在桌底下竖起了大拇指。
与此同时,其他教室……
在一班,李老师站在讲台上,高举着手中的试卷,激动地说:“同学们,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一篇非常出色的作文。
这篇作文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以及对成长的思考。”
在二班,语文老师则引导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我认为这篇作文最大的特点是它的真实性。作者没有使用华丽的辞藻,但他的文字却能直击人心。现在,我想让你们分组讨论,你们从这篇作文中学到了什么?”
在三班,老师则着重分析了作文的结构和语言:“这篇作文的结构非常清晰,从回忆童年到对现实的反思,再到对未来的展望,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而且,张子连同学的语言简练而富有感染力,这是非常难得的。”
在五班,语文老师则鼓励学生们向张子连学习:“作者张子连同学的这篇作文,不仅仅是一篇作文,它是作者情感和思想的结晶。我希望你们都能从中获得启发,勇敢地表达自己,无论是通过文字还是其他方式。”
在其他班级,语文老师们也都以各自的方式引导学生们学习和欣赏这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