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快快!给把斗给先生抬进来!”
太平教基地,在实验田中的红薯全都被周凡从地里挖出来之后,曾阿牛和夏太阳几人当即大声吆喝道。
闻言,女儿墙外的太平教教众,也是赶忙让开一条道路,抬出一排新斗,送进实验田中,依次排开,整整齐齐摆放在红薯地边上。
“地上的红薯看起来好多啊,不知道能装几个斗?”
“依我看,5斗!”
“少了,少了,我觉得最少有8斗!”
还不等周凡下令,将红薯捡起来分装,边上围观的太平教教众,便已经迫不及待地讨论起来。
众人口中所谓的斗,是一种体积容器。
在这个时期,人们常用的计量单位多为升、斗、石。
其中,10升为一斗,两斗为一石。
一斗粮食如果要换算成重量单位,大概是在后世的12.5公斤左右。
一石粮食,大概是二十五公斤,50斤的范围波动。
差不多够一个男子,吃上一个月。
虽然说,很多地方的斗,尺寸不尽相同,有些地方的斗略大,有些地方的斗略小。
实际情况也会有所出入。
不过,因为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功劳,这个差值也不会大到什么离谱的地方。
太平教打造的这些新斗,和冀州地区官面上的斗,完全是一个标准。
“大家先不要急,不要急。”
见到周围众人满是好奇的目光之下,周凡没有急着下令,让人把红薯都给吉捡起来,装进斗中。
而是趁着这次收获的机会,给众人讲起了测产的基本方法。
说起来也简单,用总的产量,来除以总的面积。
就可以得到单位面积的平均产量。
对于农户个人,尤其是东汉末年的农户来说,研究平均产量这种数据,实在是有些花里胡哨。
但是对于太平教,乃至是别的势力来说。
这种统计学上的数据,却是不可或缺的。
有了这种统计学上的数据支撑,周凡才能够估算得出,太平教势力下的耕田和土地,一年能生产多少粮食。
可以维持多少个太平教教众的消耗,可以拿出多少去外面布施,发展信徒。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周凡对这一批红薯的单位产量,充满了信心。
作为自己一手操办的试验田,在太平教中享用了那么多的资源和便利。
周凡需要用红薯的产量,来巩固自己在太平教的地位。
顺带还可以给这些太平教的教众,画上一张大饼。
因为红薯的种苗不够多,没有种出多少的面积。
所以最适合周凡用来画饼的,只能是平均产量这种偏向理论的东西。
“先生可别再卖关子了,可急死我们了,快让我们拉绳量面积吧,我们都知道怎么算了!”
还不等周凡说完统计方法,边上围观的太平教教众,已经快要按耐不住激动的心情。
“好,那就开始丈量面积!”
周凡喊了一声,曾阿牛和夏太阳几人,立刻拉起一根草绳,来到红薯地的四个角落。
当初插苗移栽的时候,周凡为了方便管理,把红薯地开成了一个规整的长方形。
测量长方形的面积,显然很是容易。
不多时,曾阿牛几人把绳子拉到笔直,作下记号,这才将绳子拿回来测量长度。
“地宽三丈七,长一十一丈八!”
“约合半亩!”
测出绳子的长宽后,人群中忽然有人高声喊道。
一丈十尺。
东汉时期一亩地的面积,沿用了秦朝时期的标准。
以六尺为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