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孙子兵法》和《管子》两门课时,诸葛亮再也感觉不到像学《论语》那么容易,因为是两个全新的课程。
《孙子兵法》是诸葛亮接触的第一部军事专著,引起了诸葛亮浓厚的学习兴趣。上课专心听讲,不懂就问;课后查阅相关资料,加深理解。每学一篇,当即朗诵,从不隔夜。先生叫谈感想,诸葛亮对十三篇都体会得那么透彻、深刻。据此,先生说:“诸葛亮是我教书三十多年来,第一个兵法爱好者。”
《管子》是管仲安邦治国的经验总结,是一部全面而又系统的宏篇巨著。诸葛亮学习《管子》重点把握了五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财不盖天下,不能王天下。”强调运用经济手段不战而屈人之兵,只有国家富足,军队才会强大。“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否则,“国贫用不足,则兵弱士不厉;兵弱士不厉,则战不胜守不固;战不胜守不固,则国不安也。”
第二:“九合诸侯,不以兵车。”这是指通过外交手段达到军事战的目的。管仲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其中有“兵车之会”,也有“乘车之会”。显然,管仲极为重视军事战与外交战相结合,从而用外交战达到军事战的目的而称霸诸侯。
第三,“行义胜之理。”就是说战争必须合乎道义。他认为“举兵必义”,“不义而得,未为福也。”在管仲看来,军事力量强大是战胜敌国的基础,但不是兵强就一定能取得胜利,战争必须合乎道义。
第四,“奇举发不意。”这是出奇制胜的谋略。管仲认为“至善不战”,“一战必胜”。即不要用战争的手段达到政治目的。在不得不用战争手段来解决问题的时候,必须一战而胜。“战不必胜”,被列为战争之祸。
第五,“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种人才思想,在《管子》中占有重要地位。管仲说:“一年之计,莫若树谷;十年之计,莫若树木;终身之计,莫若树人。”培养人才固然重要,善于使用人才同样重要。《管子》指出:“信其所长,不能任其所短,故事无不成而功无不立。”聪明的君王总是“度量人之力所能为,而后发焉!”
管仲的这些思想,对诸葛亮的一生影响巨大。从此,诸葛亮便将管仲作为人生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