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连阴雨下了一个多月,好不容易盼来一个晴天。诸葛亮心情舒畅,正在院内舒展身体。先生走来说:“今天天好,跟我上万庆茶馆去,那里很热闹。”
诸葛亮一听说上茶馆,便不高兴,硬生生冒出一句:“那不是二流子懒汉去的地方吗?”
庞德公笑道:“你这话不全面,茶馆里三教九流什么人都有。正因为如此,那里才是个大课堂,可以学到很多东西。襄阳人说:“天下有事茶先知”、“欲获新闻、请上万庆”,说的都是上茶馆的重要性。”
因为从来没去过,先生的话一时很难理解。诸葛亮半信半疑,一副无奈的样子,跟着先生后边走。不知不觉,已经来到茶馆门前。
万庆茶馆位于襄阳南街门朝西的一边,隔接待站大约两百米远,地处闹市。茶馆由十二间房子围成一座四合院,前边三间正房是主人用房,后边南北东各有三间敞房,里边摆满茶座。今天,久雨初晴,估计顾客会增多,老板在院子中间又增加了四桌。现在里里外外加在一起,整整四十桌,规模不小。
茶馆老板姓万,名庆,三十出头,北方人,前年春,从战乱中走来。他来襄阳时,正赶上原老板由于经营不善,连年亏本,欲出售茶馆,便将其买下。万庆忠厚老实,不善言辞,茶馆经营全靠妻子。
其妻无名无姓,二十七八,长得特别漂亮,浑身难找一个缺点。并且知书达礼,待人热情,诺诺大方,出口成章。人们不知道她姓甚名谁,都叫她万庆嫂。有人说:“到万庆茶馆来,即使一口茶不喝,只要能将万庆嫂看上几眼,出点钱也值。”可想而知,茶馆生意该有多兴隆。
庞德公进门以后,想晒太阳,便在院子正中间的一张桌子坐下。片刻,又来了一位气度非凡的客人,先将庞德公叫了一声“大哥”,接着在对面落座。
此人复姓司马,名徽,字德操,颍川人。去年春,才从战乱中走来。他四十五六,面皮白皙,温文尔雅,是著名的古经文家。因他心清若水,识人如镜,庞德公给他起了一个雅号叫“水镜先生。”
司马徽刚坐下,庞德公指着诸葛亮说:“这是我刚收下的一名学生,名叫诸葛亮。”
司马徽说:“早有耳闻,小小年纪,已经声名远播,你这个襄阳鬼谷子当定了。”
诸葛亮不解的问道:“鬼谷子是何人?”
司马徽说:“他和你的先生一样,也是一个教书人,苏、张、孙、庞是他的四大门生。”
诸葛亮说:“鬼谷先生的确不简单。”
庞德公说:“我的这两个学生,将来不比孙庞差,更不会兵戎相见。”
未等司马徽回答,庞德公话锋一转问道:“你上月买的那头小猪,现在怎么样了?”
司马徽叹道:“别提它,提它烦死人。”
庞德公惊问:“怎么回事?”
司马徽不慌不忙的讲述了事情的经过:“我的小猪刚买回不久,邻居李家也买回一头小猪。有一天,李家的小猪突然不见了,他到我家寻找,说我家小猪是从他家跑来的。我无法辩解,也没有辩解,就让李家牵走了小猪。又过了几日,李家丢失的小猪自个儿跑了回来,他便将小猪又还给我。”
庞德公听后激动的说:“智慧呀!司马弟大智慧呀!昔日孟母三迁为避恶邻,今天你用猪崽收买近邻。你的行为,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呀!”
先生正说话间,突然又走进来两人,挤在庞德公这一桌。抬头一看,原来是“两山”。所谓两山是指杨凤山和寇秀山,他俩住北街,都是文化人。二人还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儿子比老子出名。杨秀山三个儿子,个个都是人中龙凤,特别是老三杨仪,名气最大。寇秀山虽只有一个儿子,但也十分了得,名唤寇封。后来,被刘备收为义子,更名刘封。
杨凤山语出惊人,落座便道:“好长的连阴雨,下得人浑身长霉。”
邻桌有人搭讪:“你怕个啥,再下三个月也难不倒你。”
杨秀山说:“我当然不怕,天干我有三百亩油沙田,水淹我有两百亩山坡地,天底下饿死了我杨凤山,除非干了黄河塌了天!”
寇秀山说:“你真的什么都不怕?”
杨秀山说:“真的什么都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