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老太太听后,也无奈地叹了口气:“这个白寡妇,真是太不靠谱了,这么好的机会都把握不住。不过,中海,你放心,我会再找一个合适的人选,我就不信何大清会不动心。”
易中海听后,点了点头,表示赞同。他明白,现在贾家的情况越来越糟,他不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一个人身上。
而何大清离开四合院,对他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因此,他决定听从聋老太太的建议,暂时放下与杨明的恩怨,专心解决养老人的问题。
而杨明这边,与孙仁祥商定好坐诊的事宜后,便骑着自行车前往了另一个地
方。
在招生办公室的门前,杨明轻轻叩击了几下,随后稳步走了进去。一位气质儒雅的中年人,目光透过镜片流露出好奇,他微微点头致意,问道:“年轻人,你是来咨询什么的吗?”
杨明恭敬地回应:“先生,我对即将举行的大学入学考试很感兴趣,想了解报名的具体流程。”
中年人眼中闪过一丝光芒。虽然新中国即将迎来首次高考,但由于消息传递的
局限和之前战乱的影响,前来咨询的人并不多。此刻,他感到杨明的出现或许能为国家带来一位优秀的青年。
“年轻人,你之前的学历是怎样的?”中年人温和地问道。
“我完成了初中的学业,”杨明坦诚地回答,“但我在家中自学了高中的知识,我对自己有信心。我渴望通过高考,为国家的发展尽一份力。”
中年人听后,频频点头,脸上流露出赞赏之情:“很好,国家正需要你这样有志向的青年。”
他随即取出一份表格,递给杨明:“请你填写这份表格,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你的情况。”
不久后,杨明将填好的表格交回给中年人。后者仔细查看后,开口道:“杨明同志,你的情况我们已经有了初步了解。考试将在8月15日至17日进行。但在此之前,你还需要办理学籍和其他相关手续。”
他拿起笔,迅速起草了一份推荐信:“你拿着这封信,去四中办理学籍登记。下个月,我们会将准考证寄送到你手中,请务必准时参加考试。”
杨明接过推荐信,心中充满了感激。在这个时代,人们大多心怀公心,办事效率也相当高。他深知,若是在后世,这样的流程可能会更加繁琐。
在四中的校长办公室里,校长仔细审阅了杨明的推荐信后,开口道:“杨明同志,徐先生的推荐信我已经仔细看过。从原则上讲,我们可以接纳你,将你的学籍挂靠在我们学校。”
然而,他眉头微蹙,继续道:“不过,你的情况确实比较特殊。”毕竟,一个初中毕业生想要直接参加高考,确实需要一定的勇气和实力。但校长也明白,这背后或许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努力和坚持。
请理解,这次的高考是全国范围内的一次重要选拔,胡校长严肃地阐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