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道题目是“背施无亲,幸灾不仁,贪爱不祥,怒邻不义”一句,这十六字出自《春秋》僖公十四年,意思是背弃恩惠就没有亲人,幸灾乐祸就是不仁,贪图所爱惜的东西就是不祥,使邻国愤怒就是不义。这话是庆郑所说,当时秦国饥荒到晋国买粮,晋惠王不许,故有此言。其中还有一句后世耳熟能详的名言“皮之不存,毛将安傅?”也是出自这一篇。
就当时的各国形势分析,卖粮秦国不会感激但能占有名分大义,不卖与晋国有益但秦国会记恨,卖与不卖都有道理,这里自己要阐述哪一种呢?张籍努力的思考着……
两者都说,当是四平八稳,张籍想定思路,下笔打起草稿来,破题、承题、起讲……
大约一个时辰后,冬日夕阳最后的余晖落下,天色暗了下来,走廊处灯笼散发出昏黄的光,房间内也点起油灯。张籍将贴经墨义两张卷子和一篇费尽心思写出的八股制艺文放到了董讲郎面前道:“先生,学生做完了。”
董讲郎此刻在榻上小憩,闻言睁开双眼,下了床来,拿起张籍的试卷就看了起来。董讲郎看得很快,头一两张的贴经墨义题一扫而过,不予置评,最后一张的制艺文倒是细细看来。
“你这样的文章立意端端的是个墙头草,总想着两边讨好,终究落得下乘,这水平若是能过今次县试,我定是要叫你一声先生!”董讲郎嫌弃似的将卷子都在案上对着张籍道,他的点评言辞犀利,满是讽刺,一点情面也不留,那不屑一顾好似怕脏了兽一般的动作,让张籍很是受伤。
张籍只能静静听着,在《春秋》上,只要是资料上有的,自己全背了下来,但是更深层次的理解没有,而且关于春秋的时文很少没法仿写,只能自己操刀按着八股文的格式正反立意都写降低错误率,结果也看到了,被批得厉害。事实上董讲郎的点评一针见血,是正确的。
“这个给你。”董讲郎点评完从书箱中取出一摞装订好的的手稿,大约有七八本的样子,每本都很厚,取了最上面的一本递给张籍,又道:“看完一本再来取一本,这是我读《春秋》的一点心得和曾写过的有关春秋的制艺文,若有疑问可散学后来询问。”
张籍闻言大喜,连连谢道:“多谢先生。”自己少的就是对《春秋》深层次解读,和背诵春秋的时文,董讲郎这下可真是人瞌睡了有枕头,帮了自己的大忙。
“这都是看在陈兄的介绍,能学多少,看你的本事了。”董讲郎说完,又从怀中掏出一张纸笺放在张籍面前。“拿去吧,若非曾欠了陈兄人情,这个定然不会给你。”
张籍疑惑的接过那张纸笺,心下再次大喜,这竟然是临清州县试报名要用到的保人证明,保人就是骆讲郎。无偿教授《春秋》,还给自己县试作保,陈教习好大的面子。自己担心的报名障碍,就这么被解决了?
再次拜谢董讲郎后,张籍便离开了这处简单的房间,走在小路上张籍心下想到这都是陈教习返乡前的安排,对面冷心热的陈教习不禁更加怀念和感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