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晴就是在捡花生的那些小孩堆里看到了自己父亲,尽管他还是一个十二岁的小孩子,被太阳晒得脸色黑中带着红,满头大汗。
萧晴一开始根本就没有认出来,只因小时候听说父亲长的有点着急,据说年轻的时候就看着老,当然老了以后也看着也年轻,面容都几乎没有怎么变过。
萧晴没见过父亲小时候的样子,最早的一张照片就是母亲放到陪嫁镜子后面的合影照。
小时候,萧晴看到好多人家都有那么一对镜子,圆圆的镜面,红色的塑料包边,上面有个可以折叠的、把镜子支撑到桌面或者挂到墙上的、可以活动的塑料的花型挂环,正面的镜面上还印着红色的花,镜子背面是山水画的图案,还夹着一张父母的黑白半身合照。
那时候的萧晴只以为大家都是去同一家照相馆去照的像,所以都是统一的姿势,还觉得照相的师傅很古板,都不让人摆个造型。
后来长大了的萧晴,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父母他们那个年代人们的结婚照,所以才都是统一的姿势和装扮(啊这.....)。
那个时候的人们,并没有随时照相的习惯,毕竟照相也是要花钱的,所以人们都会在领结婚证的时候照一个合影,然后大家又都喜欢放到陪嫁的镜子后面。
再就是还有一张父亲的单人照片,那会儿都已经是彩照了,父亲穿着一身类似警服的衣服,带着一个大盖帽儿,然后一手扶着树,一手叉着腰,站在广省比较有名的宾馆外面。这张照片看起来都有三十多岁了。
除此之前,萧晴没有见过其他的任何父亲小时候的照片了,所以根本不可能认出来。
就在萧晴装好花生准备背到晒麦场的时候,听到了有人喊父亲的名字,然后她猛然回头,目光恰好对上了那张泛着红的黑脸,就挺无语的.....
真没有想到父亲小时候是这样的,她看到他跟几个小男孩一起,跑来跑去的,也没有正经捡过几个花生,纯粹就是在玩儿。
萧晴记得自己小时候,大队里面的社员都喜欢逗她玩儿,经常走到路上就突然遇到人问她:“你家里面的“懒汉”呢?”
萧晴就会恶狠狠的瞪他,然后大声说:“你才是懒汉。”
由此可见,父亲年轻那会儿是大队里出了名的懒汉。家里特别宠他,根本就不让他干活,除了父母的原因,还有一部分是因为家里那会儿就他一个男孩,李家唯一的独苗。
李老汉妻子早逝,留下了三个儿子一个女儿,李老汉后面也没有再娶,一个人含辛茹苦的拉扯几个孩子。那会儿天天不是遇到鬼子扫荡,就是白狗子来祸害,日子真是过的很难。
还好,在这个大队里,李家人是大姓,整个后街有一小半的人姓李。大家住的比较集中,而且李家还是坐地户。李家人很团结,所以尽管后来搬来了很多多其他姓氏的人家,但是李家人都会相互帮衬一下,不会被人欺负。
至于留李村的由来,还有一个比较久远的传说。
据传,很久以前,有留家、李家一前一后来到这里。两家关系和睦,还结成了儿女亲家。后来,这里的人越聚越多,他们依据“先入为主、排名有序”的民间法则,把留家和李家的两个姓氏拼凑起来,取村名为“留李”。
到了东汉末年,该村有人西出打工,遇到战事无法归家,便在外面建立新的村落,名“西留李”。原来的“留李”也被叫做“东留李”一直沿用至今。
这个村历史很久远,从发现的文物推断,在秦时这里就有人类活动了。
而且李家还曾经在某个朝代,为了当时的朝廷纳过万担粮,因此被朝廷恩赐了李家牌坊,只是现在破四旧,牌坊已经被拆掉了。
后来李家逐渐没落,现在的李家已经没有了昔日的显赫,只能靠着种地维持生计,他们现在可以高声喊:“我家八辈贫农”。
李家老大李吉长得人高马大,相貌英俊,可是因为家里穷,一直娶不上老婆。
且李老汉自己不光养着自己家里的四个孩子,还有一个侄子也在李老汉家长大。
当年,李老汉兄弟早逝,孩子跟着母亲改嫁走了,然而突然有一天,孩子满身狼狈的跑了回来,原来母亲改嫁后又有了孩子,所以有了后爹就有后娘,孩子不仅天天吃不饱,还要干活,生活的压力终于让他忍不下去了,于是偷偷跑来找自己大伯。
李老汉心疼侄子小小年纪吃了这么多苦,所以联合村长和族长一起找到了弟媳妇后来嫁的那家,把孩子的归属权要了回来。
后来就当儿子养着,养大后还给娶了媳妇盖了房子,才把侄子给分出去单过,好能顶门立户把弟弟那一支给撑起来。
仅有的钱给了侄子娶媳妇,家里李老大也早已经过了岁数,老大心里虽有不快,但是已经这样了,只能忍下心酸。
正好那一年冬天,遇到了逃难来的张萃芬,看到她可怜就给了她两个饼子,没想到张萃芬就偷偷跟着他回了家,说什么都不走。
李老汉看到这里,觉得正好老大也没有媳妇,这不就是现成的吗?于是请了媒人走了形式,就让李老大娶了张萃芬。
李老汉也是好心,可是他不知道,张萃芬为人好吃懒做,爱占小便宜,还不能生孩子,家里也是因为这些才把她赶出来。
为了把仅有的粮食留给儿子,一个不能生的女儿也不能嫁出去换彩礼,养着她还要浪费粮食,所以就把她赶出去,能活就活,找不着活路就自生自灭。
张萃芬遇到了李老大,李老大是她被赶出来后遇到的唯一一个没有骂她,还给了她两个饼子的人,她觉得李老大像一束照亮她黑暗人生的光,所以就下定决心赖上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