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确保乌桓居住区的稳定,并为大军争取更多的战略纵深,诸葛亮精心部署,留下马岱与赵统,各率五万精兵,严阵以待于乌桓之地,他们的任务是待汉军攻下堂阳城后,再从容撤离,以保万无一失。
而所有的攻城器械,则由魏延与姜维亲自押运,紧随田英大军之后,为攻城之战做好充分准备。
田英,这位智勇双全的大将军,在诸葛亮的授意下,犹如一把出鞘的利剑,统领着麾下十二万大军,气势如虹,直指堂阳城。
他的大军如同滚滚洪流,势不可挡,所过之处,尘土飞扬,战旗猎猎作响。而诸葛亮,则是在处理完乌桓居住区的所有事务后,才缓缓率领中军进发,他的步伐稳健,胸有成竹,仿佛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此时的堂阳城,气氛凝重而紧张。沛王曹林端坐于议事厅的主位之上,身旁簇拥着众多将领,他们个个眉头紧锁,神情严峻。
曹林的目光在众人脸上扫过,最终停留在一处,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与沮丧:“诸位,探马来报,乌桓部落已遭田英大军偷袭,全军覆没,首领乌延亦已投降。”
“我们之前精心策划的前后夹攻之计,如今已化为泡影,那送出去的重金,也如同竹篮打水,一场空啊。田英大军正步步紧逼,直逼堂阳城而来,诸位可有良策御敌?”
军师贾访,这位曾屡出奇策的智者,此刻也因计谋的失败而心情沉重,他低头不语,似乎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之中。
众将闻言,更是面面相觑,一时之间,议事厅内陷入了一片沉寂,只有偶尔传来的低沉叹息,打破了这份压抑的宁静。
就在这时,冀州刺史毋丘俭挺身而出,他拱手行礼,声音坚定:“殿下,事已至此,我们已避无可避,唯有坚守城池,拼死一战了。”他的言语中透露出不屈的斗志,仿佛一缕阳光穿透了厚重的云层。
幽州刺史杜恕亦随之附和,他同样拱手道:“没错,我军虽仅有十几万兵马,汉军尽管有三十几万大军,却要分兵看守乌桓,因此,真正用于攻城的兵马不过二十几万,我们并非没有一战之力。”
然而,沛王曹林却并未因此而稍感宽慰,他眉头紧锁,又抛出了一个更为棘手的问题:“如果田英大军故技重施,放弃攻城,绕过堂阳城,继续东行,攻打扶柳县,那扶柳县的守将郭正,仅有三万兵马,又如何抵挡得住?”
谋士程武闻言,急忙拱手道:“殿下,田英的人马虽有十二万,但若他继续东行,我们可留下两万兵马守城,其余十二万大军出城尾随其后,待其到达扶柳县附近时,我们与郭正的兵马前后夹击,或可一战而胜。”
然而,谋士辛敞却提出了反对意见:“不可!田英麾下六员猛将英勇无敌,且其十二万兵马皆为身经百战的精兵,不可小觑。若我们出城后,堂阳城再被汉军偷袭,而我军又处于无坚可守的原野之中,届时田英掩杀过来,恐怕我军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啊!”
辛敞的话如同一盆冷水,浇灭了众人心中的希望之火。众人闻言,皆觉在理,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沛王曹林无奈地叹了口气,转头望向军师贾访,道:“军师意下如何?”
贾访沉吟片刻,缓缓说道:“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若我们坚守堂阳城,田英必定会攻取扶柳城,扶柳城一旦被攻破,下一步便是冀州的治所信都城了。如此看来,我们坚守这座孤城,还有何意义呢?”
众将闻言,纷纷摇头,坚守孤城的确没有丝毫意义。
就在这时,毋丘俭突然眼前一亮,他仿佛看到了破局的关键所在,急忙拱手道:“殿下,既然大家都认为坚守孤城没有意义,不如我们舍弃此城,变被动为主动,伺机重创田英的大军!”
沛王曹林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光芒,他催促道:“哦?如何变被动为主动?毋刺史有何妙计,尽快道来。”
毋丘俭深吸一口气,朗声道:“殿下,我们可留下一个千夫长率领一千人马,带领城内的青壮年百姓守城,而剩余的十四万兵马则跟随殿下出城,在堂阳城至扶柳城之间设伏,待机重创田英。”
此计一出,众将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沛王曹林更是大喜过望,他拍案而起,道:“好!就依毋刺史此计!”